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哲学相关记录1062条 . 查询时间(0.863 秒)
2022年11月29日下午,由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举办的“吉林大学政治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夏莹教授、《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志强副编审,作为与会嘉宾出席本次会议。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段天璟教授、吉林大学社...
金崇碧,女,仫佬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发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历史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等论文30多篇,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一部,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厅级、校级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独立撰写的专著《探寻马克思的“历史”》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麻海山,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所授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马列原著选读、西方哲学专题(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专题(硕士、博士)。
为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促进我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于2022年11月17日在八角楼报告厅举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首届“社会工作伦理实务技能大赛”。
近年来,阐释学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呼吁要构建系统完备、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阐释学。他在《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若干难题》一文中指出,当从以训诂学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字学入手建构中国阐释学。语言文字是阐释表达的工具,对任何文本的阐释都需要建立在对其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记录的意义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否则阐释就失去了根基和意义。汉字学(包括古今汉字)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冯霞,女,广西北流人,教授。现为广西财经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特聘教授、自治区“劳模工匠进学校、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讲师团成员。兼任“广西传统文化研究会”“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广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理事。在学校激励担当作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获记功奖章。
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学界长期囿于理论的单一接受阐释,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吸收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到真正的本土化阐释形态。文章提出以文学语言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语言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
林彬,1971年11月出生,广东汕尾人,中共党员,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武汉大学硕士,2003年赴法国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参加行政干部管理培训、201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访问学者。
刘晓婷,女,1980年生,贵州贵阳人,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教学名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贵州省礼仪学会美学顾问,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入库专家。
黄家周,男,广西南宁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特聘教授,自治区“双进”活动讲师团成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第二期培养对象,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广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
蓝蔚,女,广西陆川县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
魏莉,女,汉族,1980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王玉学,1973年9月生,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校思政教学名师,2021年获得学校建党百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与法治》、《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在《社会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主持省级、厅级项目二十余项。
“公共阐释”是张江继“强制阐释”之后,在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的基础上,于2016年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概念。“公共阐释”指“阐释者以普遍的历史前提为基点,以文本为意义对象,以公共理性生产有边界约束,且可公度的有效阐释”(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其宗旨在于使中国文论“抛弃对一切外来先验理论的过分倚重,让学术兴奋点由对西方理论的追逐回到对实践的梳理,让理论的来路重归文学实践。”(张江《当代西方...
在宗经观念的影响下,古典经学阐释呈现出以“目的论”为核心的特质,体现为“经”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常中之变。同时,作为阐释中介的圣人对作为概念的“经”的展开、理解与阐释亦兼具方向性与实践性。与经学阐释的“目的论”一致,在古典文学的阐释中,“经”已经为阐释者们对“文”的理解设立了边界,即在文道关系中,道的优先性保证了阐释界限的存在。从文学中的三类阐释主体对文本的阐释中,体现出文学阐释受到经学阐释之影响的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