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哲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其他学科 学术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6.553 秒)
学术评价,对一个学者和一个学术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学术地位的确立,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学术评价的标准就成了关键问题。各式各样的学术评价标准,已让人眼花缭乱。不断调整的标准,更让人感到跟不上趟儿。笔者认为执简驭繁的办法是首先把学术评价的因素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量化因素,一部分是非量化因素。量化因素指那些可以量化,可以直接填入“考核表”的学术因素,包括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头衔、论文、著作、获奖、项...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以学术为志业》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著作提出,价值中立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准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重要保证。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相当一部分学者搭建起了全球化凯旋门,高持学术性标语口号夹道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此相对甚至相反的是,许多论者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出发得出危言耸听的结论,进而高高扎起了拒斥全球化潮流的意识形态篱笆。这种紧张关系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尤为突出。面对这种“好得很”与“糟得很”纷然杂陈的现状,跳开情绪化、经验性的描述,进入学理性、规范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化研究中有识...
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      学术评价  趋向        2009/6/22
  近年来,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讨论中,片面指责者有之,全面否定者有之,极力辩驳维护者有之,无可奈何者亦有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研究》,对当下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和体系的改进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学术期刊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大使命,体现出国家化/全民化的特点。但是学术期刊曲高和寡,缺乏自我生存的条件。我国社会科学期刊主要靠全额拨款支持,取消拨款的期刊和拨款不足的期刊普遍采取收取版面费或者筹资等办法解决,造成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对科研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影响极大。学术期刊并没有对学历低和职称低、等待学位的研究生等科研弱势群体进行扶植,却在发表途径、发表形式以及版面费的收取上采取了“逼...
经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近4年的艰苦努力,集思想性、历史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终于问世了!这是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在于,它以历史描述的方式,记录了20世纪发生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以理性分析的方法,展现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思想特征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冲突、理解并最终达到兼容的思想历程。这是一部“世纪之鉴”,它真实地反...
  在与我的同事们筹组“纯粹哲学论坛”过程中,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叫“纯粹哲学”?是不是有不纯粹的学术? 的确,纯粹学术之所长叫纯粹学术,就在于它要区别于一切不纯粹的学术──它把一切非学术性的因素排除在自己之外。因此,纯粹学术首先要求学者纯粹化:学者不仅要拒绝以任何个人或任何强力阶层的意志和利益作为学术的根据与尺度,而且要摆脱一切经不起怀疑或不允许怀疑的教条与偏见。简单说,纯粹学术就是无前提、无偏见...
  “纯粹哲学论坛”从去年(2000年)四月运作起,已进行近十次的主题讨论。该论坛希图通过经常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倡导这样一种纯粹的学术旨趣,即以无前提、无偏见的自由精神探讨学术问题。简单说,就是以真正学术的态度探讨真正学术的问题。从叶秀山教授主讲的“时间与真理”到王路研究员的“西方哲学中的‘是’与‘是者’”,从梁存秀教授的“费希特的历史哲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到雷立柏博士的“基督教与现代性”等等...
比较哲学是那种看起来明白,说清楚却很麻烦的问题。你不能从字面上,把它简单理解为用比较方法研究的哲学。因为比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依康德,时空直观是人认知的主观条件,这种条件就是赋予事物秩序感的能力,而运用这种能力就是对杂多的现象进行最简单的比较归类。我们甚至可以说,比较就是运用理性的开始。这样看,没有什么研究会离开比较,说用比较方法研究的哲学同说研究哲学没多大不同。依约定俗成的看法,比较哲学是...
为纪念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现象学家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发表100周年,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2001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了“现象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现象学家、胡塞尔研究专家和学者,包括比利时卢汶大学胡塞尔档案馆馆长Rudolf Bernet、德国波鸿大学的Bernhard Waldenfels、法国巴黎大...
时间:2005-12-20 来源:中国学术论坛网 “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任之 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于2004年10月15—18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和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德国、瑞士、丹麦、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地区以及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四十多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现象学与伦理”,与会代表主要围绕以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