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历史学 概念史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91 秒)
“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学界。20世纪20-50年代,它作为术语不断出现于史家著述中,并在60年代末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其最初内涵是热衷与研究古典文化,后拓展为“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美德和“完美之人”的塑造等。70年代,索森提出“经院哲学人文主义”概念,之后的研究大都是对索森的补充、更新和修正。
德国概念史研究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科塞雷克领衔编撰的《历史基本概念》,是透过概念来重构现代性之兴起的最成功的尝试,常被誉为经典概念史。“鞍型期”和“不同时的同时性”是科氏著述中的两个基点,是他以时间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认识之中心范畴。鞍型期是走向未来的特殊过渡期,或曰新时代之开端。不同时的同时性则是所有历史的基本经验,更是现代性的特征之一。科塞雷克的近代历史时间理论,倾注于特定历史时期从渐变到剧变的断...
在清末西强中弱的时局面前,思想趋新的知识精英多以通民隐、达民情解释西方具有民主意涵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并据此对照和批评本国的政治状况,由此对民情或民事的重视与否也就成了区分中西的重要维度。这种中西政治截然有别的判断,则又持续性地支撑着中西史学截然两分的观念,1900年前后君史和民史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被构造和认可,呈现出以记录民情的民史对应西方史学、记录君王的君史对应中国史学的面貌。
“巴尔干”和“东南欧”都是指代欧洲东南部区域的名称,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被人们混用,即使研究这一区域的专业学者有时对此也不加分辨。然而,从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文化内涵来看,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随意混用。本文从概念史视角对这两个名称的由来、内涵与差异作一初步考察,以便加深对该地区区域文化和地缘政治的理解。
2021年4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七讲在线上举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李里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概念史的视野与方法”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担任主持,校内外师生100余人共同在线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夏老师介绍李里峰教授擅长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在政治史、革命史、概念史等领域都有独特见解。李教授随即回溯...
概念史是历史语义研究的著名范式,尤其是德国概念史模式享誉世界,备受推崇和借鉴。概念史方法在逐渐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适应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向,同时越来越显现出解决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的迫切性。在中国新近的概念史实践中,量化分析较为常见。倘若忽视概念史方法的要领,很可能发现不了相关历史“真相”。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概念史与新文化史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同的问题意识和追求。最后,概念之国际传输中的翻译困...
近年来有关全球史的争论,不仅考验着超越民族国家的历史理解,同时也寻求非欧洲中心论的研究思路。这在历史解释和研究设计两个层面上影响着历史空间与历史时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将科泽勒克的时间层次理论拓展到全球空间,以此反思全球概念史的多种可能性。为此,本文将引入“空间层次”概念。首先详细探讨历史化及其与空间化和时间化的关系和互动;其次思考全球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对比较史学和概念史的影响;再次引入一套全球史的三...
概念史正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或已经是显学。不管对概念史有无概念, 似乎都能说些什么, 至少可以望文生义。国际学界有一个“惯例”:一说到“概念史”, 马上会脱口而出:“德国!”接着会提科塞雷克 (Reinhart Koselleck, 1923-2006) 这位德国概念史的标志性人物。在研究文章中, 论者常会直接采用德语词Begriffsgeschichte (概念史) 。但中国学界的情形似乎不完全一...
概念史是历史语义研究的著名范式,尤其是德国概念史模式享誉世界,备受推崇和借鉴。概念史方法在逐渐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适应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向,同时越来越显现出解决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的迫切性。在中国新近的概念史实践中,量化分析较为常见。倘若忽视概念史方法的要领,很可能发现不了相关历史“真相”。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概念史与新文化史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同的问题意识和追求。最后,概念之国际传输中的翻译困...
概念史是近年在国际上流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受到中国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检索了中国近代知识形成的历程后,探讨了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意义。要推动符合中国历史特征的概念史研究,首先需要理解概念史在德国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在回顾了德国概念史的特征及其变化后,本文提出了研究中国概念史的四化标准:标准化、通俗化、政治化、衍生化。按照这个原则,南京大学正在推动围绕100个关键概念的中国概念史研...
概念史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不少人青睐的研究方法,吸引了不少学者。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并揭示特定词语的不同语境和联想。它所主张的历史视角和考证维度是不同于实证主义研究方向的另一种模式。笔者曾发表短文《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1]并在其他一些短文中论及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当下中国学界对观念或概念的历史语义研究,有人称之为观念史研究,有人称之为历史语义学(概念史),也有人称之为关...
 今年是五四运动发生90周年。90年来,关于这一运动及与之相关的“新文化运动”乃至那一特定时期历史的学术研究,都已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甚至是关于五四运动的纪念史、研究阐释史以及它们同五四以后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关系,也早已成为学者们持续研讨的内容。但尽管如此,我们今天的研究仍然大有可为,因为五四那段历史的内涵实在是太深厚、太丰富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