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历史学 黄河下游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098 秒)
明代黄河下游河道在嘉靖二十五年前后并未实现合流,虽然此时徐州以上的上流河段单股河河型初步形成,但徐州及其以下的下流河段却呈现出散乱的分流态势。嘉靖初年,明廷在河道治理问题上进行过广泛讨论,但此时的黄运问题不同以往,黄河被人为地导向徐州,并在堤防的作用下实现了局部合流。在政治、环境、思想等层面出现重大变化的嘉靖朝,诸多黄河本身以外的因素也给河道治理带来了极大掣肘。
凌汛是因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水位壅涨现象,发掘清代档案等史料,结合当代科学研究,可知清代黄河下游凌汛的生成,是热力、河道、水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演变过程可分为结冰期、封冻期、开河期。清代黄河下游的凌汛对于堤防、运道、民生、吏治等产生了直接影响。在采取整治河道、修固堤埽、打凌破冰等工程措施的同时,也有管理监测与治理观念等对策。咸丰五年(1855)黄河于铜瓦厢改道之后,黄河下游的防凌主体也由...
黄河下游迁徙改道原因新解          2008/1/13
黄河治水和迁徙等问题的争论自古就有。黄河水利史的研究表明,周定王5年(公元前602年)是史载比较准确的第一次黄河大改道,造就了著名的禹贡河。而后历经多年的筑堤和治理,一直到东汉年间黄河河道才日趋稳定。北宋年间黄河水患再次大规模发生,河道变迁剧烈,决、溢、徙超过了以往。史载最激烈的东流和北流之争就 发生在这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卷入了关于治河方略的争议,最终治河以适应“东流高仰,北流顺下”的新构造...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          2008/1/13
载《椿庐史地论稿》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干流全长为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在中游流经一片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易受侵蚀,又因中游地区雨量集中,自然植被破坏,每年夏秋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各条支流将大量泥沙汇集到黄河里,随着水流带至下游。据近年秦厂站实测资料,每年输送到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大约有12亿吨输送入海,4亿吨沉积在河床上,日积...
载《椿庐史地论稿》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学术月刊》第2期发表了《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引起了历史学、地理学和水利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该文的主要论点概括而言有二:一是从有历史记载以来至建国以前的数千年里,黄河的灾害并不是一贯直线上升的,有一个自东汉至唐代后期的大约八百年时间的相对稳定时期;二是东汉以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农耕为主变成以畜牧为主,使水土流失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