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哲学 礼学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75 秒)
统观礼制发展史,经由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酝酿与发展,礼制在西周进至高度发达阶段,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因过于繁复而渐趋崩坏,《论语》中所记载的“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禘自既灌而往”等乱象都是失礼的典型表现。
2018年11月18日,“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我所刘丰研究员的专著《北宋礼学研究》获得“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专题研究类,共11部作品获奖)。刘丰研究员的专著《北宋礼学研究》2016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该书以北宋时期的儒家礼学为主要内容,将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演变的脉络当中,并结合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
2018年8月26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金泽工艺社落幕。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和嘉礼堂共同举办,金泽工艺社承办,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当代中国礼学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自2012年4月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与嘉礼堂共同举办“首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
六经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典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系统,影响着数千年来国人的生活方式,其所蕴含的精义,亘古亘今,不可磨灭。诚如钱穆先生所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论恭敬与谦让的礼学意蕴     先秦  礼学  恭敬  谦让       2008/11/6
传统社会中,人与他人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以亲亲、尊尊、长长为基础的礼学关系,礼的行为可以归纳为恭敬撙节退让这六个字。在礼学中,无论是“敬”的理由,还是表现“敬”的方式,都带有浓厚的经验性特征。礼与敬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儒家的恕道是礼仪中敬让原则的基础。
2006年6月19日至22日,虞万里研究员赴杭州浙江大学参加庆祝沈文倬先生九十华诞——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沈文倬先生早年授业于近代礼学大家曹元弼,深于三礼之学,被顾颉刚先生誉为当代礼学第一人。本次会议共收到礼学论文三十馀篇,经学与文献学论文二十篇。 虞万里提交的论文为《从先秦礼制中的爵、服与德数位一体诠释〈缁衣〉有关章旨》,其内容概要如次: 衣服的穿着在物质丰富的时代,自可逞家之贫...
提要:儒家礼学有体有用,差异性是其体,各种现实的伦理关系、道德规范是其用。在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儒家礼学被看作是维护宗法等级社会的工具而遭到激烈批判。在近现代的儒学研究中,以仁为体、以礼为用成为基本的诠释模式,仁学的普遍价值得到肯定,而礼学被特殊化、具体化从而边缘化。但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以差异性为本体的儒家礼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儒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  关键词:儒家礼学体...
的差异性原则肯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群、群与群之间在先天、后天上的差异,尤其注重肯定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才智、能力、德行等方面的差异,它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人物关系实际的概括,是一个现实性原则。而西方近代以来的平等观念则是一个理想性原则,它奠基于自然人性论之上,把个体的人假设为抽象的平等、独立的原子,通过订立契约组成社会。其次,从历史上讲,中、西文化传统中都包容有差异、平等两大原则,成为维护...
礼学构成整个儒学的核心内容,抛弃了它儒学也不成其为儒学。其次,从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正义的角度看,也不必抛弃儒家礼学的差异性原则,因为差异本来就是宇宙、人生、社会之实际,它和平等原则都是建立新人伦、新礼制的基本支撑点,社会公正不应当是简单的平等,而应当是包容差异的平等,这种包容差异的平等是一种复杂的平等,也是更高层次的平等和社会公正。从儒家礼学传统中发现其公平、正义的内在蕴涵,积极与西方思想对话,...
论老子的礼学思想     老子  礼学  礼论  道家       2007/9/14
人们通常因《老子》第三十八章的内容,将老子视作反礼的代表人物。但是,礼有形式与内容(即礼之文与礼之质)两个层次,从《老子》文本看,老子所反对的是礼的形式,而不是礼的内容。他重视“质真若渝” 的礼之质,拒斥生活中的种种装饰、种种疯狂。他对“因名而知止”的交往理性的强调,对“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礼学精神的阐发,都表明了他的思想与礼学之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上海博物馆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
荀子礼学思想简论     荀子  礼学  天人  欲望  群分礼法       2007/9/12
在早期儒家哲学家中,荀子以礼学见长。荀氏之礼学,义精蕴奥,广博多方,引人注目。本文试从多个视角勾勒其理论内涵:荀子以礼为人类社会之根本,以天人同理主据天地自然而证礼,是为礼学之本体根源论;荀子言欲求天然,由养欲节求、欲物相长而论礼之缘起。将礼以人文之原则、文饰之技巧溶情感于理智、汇政治理性入民俗仪式,是为礼学之人本文化论;荀子由群论分,以礼明分使群,自异求同,从别索齐,隆礼至法,引法入礼,将制礼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的客卿。他生活于战国中期,他从事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齐、梁。在他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借助于变法、军事扩张等手段已完成了向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转变,但在社会意识中,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虽然它不必直接地以礼的面目出现,如孟子思想中...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禁忌,又是对宗教禁忌的包容性超越。它既包容了“敬鬼神”的神灵崇拜,又涵盖了规范人类群体、个体之间交往原则的人文性内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有关礼的存废以及礼的本质、礼的功能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