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哲学 批评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316 秒)
犹太作家S.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1925年曾以19世纪欧洲文化星空里一大群英年早逝的天才人物为参照,给德国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与“魔”搏斗的人立传。1)其中之一正乃深知自己“被创生,就是为了爱和受苦”的“大地之子”2)荷尔德林。诚如他自己所言,“作为作家,他相当不走运”,3)以至于他还活着就已被同时代人遗忘。当他凄然死去,“工匠们把衣衫褴褛的他抬向墓地,数千张...
本文对曾振宇同志的《董仲舒气哲学论纲———兼论中国古典气哲学的一般性质》一文提出商榷。一、董仲舒的气论思想不是中国气论的典型形态,由此不能揭示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二、曾文不明源流,不作分析,误把董仲舒气论思想的驳杂当成了中国气论的“一般性质”,从而对中国哲学的“气”范畴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三、曾文对中国学者研究气论的成果没有给予起码的重视,而其在“天人合一”问题上对“近百年来”学术界的指责毫无根...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二)     儒学       2007/12/19
从文化观念类别的角度说,蒋先生的这种文化民族中心主义也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其特点就在于通过夸大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可融通性来论证和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比如,他说:“民族与国家的存在永远不会消失,因而文明的冲突亦将永远存在。”(该书439页)他还说:“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紧张冲突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永远的(在历史之中)。”(该书435页)又说:“正因为每一文明都有其自性,此一自性...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三)     儒学       2007/12/19
以上我对当代儒学中两种比较激进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还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两种观点之间也有较大的区别。从理论上来看,蒋先生的观点显得单薄和怪异,康先生的观点则较为充实和深刻。坦率地说,我觉得蒋先生语言表述和思想运作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其语言的贫乏枯燥和思想的捉襟见肘是相当明显的。而我虽然不能同意康先生的一些观点,但却对其学识相当钦仰。我之所以冒学界之大不韪指出对于蒋先生的评价,一是希望蒋先生本人...
批评也是生产力     批评  生产力       2007/12/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上午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当有记者问温总理主政以来最感动的是什么时,温总理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  如何看待来自民众的批评,历来是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闻过则喜”是“亚...
朱子对《中庸》的诠释工作是在对其学术的继承与批评中展开的,在这一方面,朱子与吕大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例证。在程门诸子的《中庸》诠释中,朱子最取吕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吕氏的影响。但是,朱子同时也对吕氏的《中庸》诠释也有所批评,特别是吕氏在诠释《中庸》文本过程中所阐发出来的工夫理论,即吕氏所谓的“求中”之说,则深表不满。从这个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子之注经,一则要做最大程度上与经典文本...
学术界长期以来将知行问题作为判分朱子学与阳明学的主要论据之一,即朱子主张先知而后行,而阳明则倡导知行合一。然而,我们通过对朱子与湖湘学者的学术交往,及由此看待他稍后在与象山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发现朱子并非如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即朱子为了批评湖湘学者的先察识而后涵养(先知而后行)的工夫,而着力阐发了主敬而致知(先行而后知)的学说。这样一种倾向构成了朱子以后整个学术的背景,就是说,朱子在后来...
当中国哲学界、儒学界还在热衷于讨论诸如“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类无聊问题的时候,哲学本身在当今世界的某些“前卫”思潮中早已是声名狼藉了,哲学已被宣告“终结”了,而所谓“后哲学时代”也已被宣告来临了。然而我个人对所谓“合法性问题”、所谓“后哲学时代”均不以为然,认为前者是一个伪问题,后者是一个伪概念,所以不予理会,而依然致力于“中国哲学”、“儒家哲学”的思考——具体来说,就是属于“生活儒学”某个层级的...
批评活动的美学定位           2007/8/29
批评活动是什么?号称“批评的世纪”的19世纪的文学批评家们开始进行了理性思考。英国批评家阿诺德言其应为“超然无执”的“人生的批评”。⑴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⑵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则认为;“批评不停地运动,向前发展,为科学搜集新的材料,新的素材。这是运动着的美学……”。⑶这些对文学批评的论断比之更早些时候,人们对“...
第60卷,2002年冬季第1期 《美德之轮:艺术、文学和道德知识》,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哲学系诺埃尔•卡罗尔(Noël Caroll)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就普遍认为艺术不足以担负道德教化的重任,卡罗尔把这种看法归为三种论点:(1)陈腐琐屑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历史相比,文学艺术不提供新知识,不做发现;它们只是把读者已经知道的老生常谈拿来再利...
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季刊)全年共4期。最可注意的现象是:(1)全部4期中的全部文章没有一篇是和美有直接关系的,甚至“美”这个词语也不常见。行文中自然不能完全避免“美”这个词,但是文章的语境已经使我们不能以往昔对美的理解的那种方式来理解美了。在很大程度上,美和艺术成了可以互换的概念。(2)几乎所有的文章讨论的都是和艺术有关的问题。“美学”和“艺术哲学”也似乎成了可以互...
一、 审美化的大众文化批评 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和道德指责往往援引现代主流美学为其理论根据。尽管在美学里美和艺术是两个互有区别的范畴概念,可是当它被用作衡量大众文化的理论尺度时,美和艺术不知不觉就被混淆起来,因为对大众文化的双重否定--大众文化不是艺术,大众文化不配成为审美对象--本来就是建立在“美就是艺术”或者“只有艺术才美”这一类似是而非的伪前提上的。否定大众文化产品的艺术性,斥之为“文化工业...
【内容提要】近年来西方出版了大量有关女性主义美学著作,国际美学会议特设了女性主义艺术与美学的讲座及研讨小组,性别与艺术已成了美学界研讨的热门课题。本文评介了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及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该学说如何批判传统美学中的父权因素,阐述了该学说的任务,包括其在批评实践上的策略。同时也指出该学说现时遭到西方美学家的种种质疑与批评。 【关键词】女性主义美学/父权艺术/女性本质/反美学...
197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爱德华·W·赛义德发表著名的《东方学》1一书,在西方世界刮起了一股后殖民主义文化思潮的旋风。在西方文论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后殖民主义批评都被认为是进入中心地位的强劲潮流,它与女性主义批评等,构成了西方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文化批评的主干。 严格地说,后殖民主义批评不是一个批评流派,而是对后殖民、后殖民文化这个问题的集中讨论所形成的集束性见解和学术文献。...
摘要:论文在认可解构主义文论家希利斯·米勒所提出的叙事性作品是“难以解释的符号”的命题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相应的“假设命题式批评”方法,并且将这种批评方法运用于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的分析中,在个案的批评实践中,论述了假设命题式批评批评机制在于,使“难以解释的符号”的难解特性过程化,显得更加难以解释,像谜一样的艺术特征更加突显;对于人物具有独到的展开方式。即人物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