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历史学 乾隆朝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疫灾流行高峰期,乾隆朝又是其中重要阶段之一。综合运用疫灾指标法、Grapher时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SPSS相关分析法对乾隆朝疫灾地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乾隆朝有疫灾之年58个,疫灾频度为96.67%,其中1748、1756、1786年为三次大规模饥疫。疫灾流行以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且以多季节流行为主。
据太医院文称,本院院使王炳于本年五月二十九日病故,本院业经于六月初二日具奏,本日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在案。所有院使员缺,将左院判孙埏柱、右院判施世琦职名履历造册呈送前来。查会典内开,凡升转院使员缺,由左院判升补;左院判员缺,由右院判升补;右院判员缺由御医升补;御医员缺,由吏目升补;吏目员缺,由医士升补。遇有御医以下缺出,太医院堂官将内直勤劳者申送礼部,转咨吏部题授。
乾隆元年、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分别下诏举行博学鸿词与保举经学,选拔经明行修之士。在科举改革和殿试策论中,乾隆帝亦不遗余力地提倡经史实学。其原因在于乾隆帝不仅认为经史之学有助于端士风、正民风,良关世道人心,且认为经术事关治术,通经明史可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稽古右文之治。乾隆朝一系列的抡才举措使得一大批考据学者脱颖而出,此在乾隆十七年、十九年科举中体现最为明显。这些学者或以师友、同年相互砥砺...
窃查巴尔库尔官兵今已奉旨全撤,其军营效力之文武官弁等自应俱行带回。臣等将伊等在营行走,俟进口时咨呈署大将军臣查郎阿,酌量给咨赴部外。至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内换班到营之太医院吏目崔生伟、甘仁、姚韶,雍正九年六月内到营效力之刘裕铎等,随营行走,调理官兵,俱属勤慎。查雍正七年出征遣派医员,原因大兵远出,蒙世宗宪皇帝轸念官兵至意,故令派遣随营,以资调理。今大兵既经全撤,自当一同带回。
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天山南路归入清代版图。为满足军政需要,“回疆自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后,建大城八,曰喀什噶尔,曰英吉沙尔,曰叶尔羌,曰和阗,曰阿克苏,曰乌什,曰库车,曰喀喇沙尔”,①并在八城分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守,以参赞大臣总领南路事务。
吴光汉修《光绪镇雄州志·艺文志》收录了乾隆朝中期关于镇雄州改站运铜的七件禀文、奏稿,分别是镇雄州署理知州饶梦铭的《镇雄州运铜节略》,威远厅同知赵希充及迤西道五宝《铜运禀稿》各一篇,镇雄州署理知州屠述濂的《铜运改站禀稿》及《铜运禀稿》,云南布政使江兰等的《会议详稿》,云贵总督福康安的《改站铜运奏稿》,在《清实录》《云南铜志》《道光云南通志稿》《新纂云南通志》等文献中均未见收录或摘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李侍尧,字钦斋、昭信,汉军镶黄旗人,为官几与乾隆朝相始终。乾隆五十三年(1788)夏秋病重之际,朝廷命其子侍卫毓秀省视。旋卒。朝廷定论:“闽浙总督李侍尧老成历练,宣力有年,屡任封圻,实心能事……兹闻溘逝,深为轸惜。”[1]664谥号恭毅。关于李侍尧的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有涉及清代惩贪和廉政建设的,几乎均会点到李侍尧。如陈捷先的《乾隆肃贪研究》、刘凤云的《试析乾隆惩贪屡禁不止的原因》等。专门...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因“粮政”政策受挫而要求建立义仓系统,试图利用义仓之名再次推动乡里民间积储体系建设。这种由依靠官仓向民仓转变的行为,是乾隆统治政策整体收敛并由“养民”向“教民”转变的一种体现。畿辅义仓体系很好实现了赈济和管制的完美结合,直隶的稳定成为头等重要的事。在全国废除留养资送制度的大背景下,唯有通过留养局体系,才能最大可能减少流民对京师的压力。留养局系统的设立是乾隆对现实的一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