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政治史 思想史 文化史 科技史 社会史 城市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历史地理学 方志学 人物研究 谱牒学 专门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专门史 思考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257 秒)
近年有学者提出“生命史学”概念,其要义是“关注生命”。“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学研究应以“人”为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记忆史进入中国史学界以后,相关实证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记忆的原初理解,即人的记忆,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术研究加深,诸如文化记忆、公共记忆、社会记忆、记忆空间等新词应运而生,似与“人”逐渐游离。这些记忆本质上均应有“人”,才能显得鲜活并且生动。记忆史似可与生命史学勾联而成...
2023年11月21日下午,应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杜华副教授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谁是废奴主义者?政治文化史视野下的新思考》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南强世界史系列讲座”暨“强基拔尖人才培养系列讲座”之一,由李莉教授主持。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后,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占据着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我国学者虽然也有一些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境内,对境外很少研究。
情感史是以历史上的个人和集体的情感、情绪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西方的情感史研究发展多年并已经形成了若干研究路径。作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情感史大大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为契机,情感史理论范式开始系统地传入中国。近年来,中国学者除了不断引介外国现有的情感史理论研究成果之外,也在尝试挖掘自己的研究课题,就中外史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情感史研...
2022年4月14日下午,2022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八讲于线上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路关系的思考”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晓旭老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
2021年3月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公教一楼1503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应邀主讲,主题为“关于唐宋乡村史的几点思考”,历史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当代中国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认知与思考历经五个阶段,总体上呈现认识不断拓宽与加深的趋向。从广度上而言,对唯物史观的思考从本体论范畴延伸至认识论与方法论范畴,完成了对整个唯物史观体系的认知。从深度上而言,对唯物史观本体论理论问题的认知得到极大深化。一方面,史学界对长期关注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力及动力背后历史创造者问题、社会形态演进的路径三个基本问题的认知不断深入;另一方面,21世纪以来史学界的关注开...
欧洲人在明末清初对汉语的最初印象, 是后来人考察汉语的起点, 一些观点甚至延续了几个世纪, 比如:汉语简略生动, 但语焉不详;又如:汉字丰富多彩, 却资源不足。之后, 洪堡从其语言哲学理论出发, 追究“汉语精神”亦即汉语与思辨的关系, 认为汉语不追求语法上的精确概念, 他的价值判断倾向于西方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洪堡之后的一个典型的西方观点是:汉语因为汉字结构而不太适合于抽象思维, 更有利于直观的...
2019年9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会议“全球思想史: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在历史系召开。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宏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校教务处处长、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孟钟捷教授,法国巴黎三大韦遨宇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吴蕙仪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张旭鹏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健康与体育学院刘桂海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张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
2018年9月5日至6日,“中国与西班牙文化交流史之思考——纪念庞迪我逝世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通过七个圆桌论坛,就中国与西班牙和拉美间的关系、历史、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这是中西学者首次对中西文化交流史进行学术梳理和对话,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新局面。我校校长彭龙,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
在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民协2013年6月6日在北京举办“呵护传承人关注守望者——非遗后时代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理论研讨会。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屹指出,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保护好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能使民间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因此,对民间文化的保护首先要落实到对传承人的保护上。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是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所决定的。方志文化具有特色,其建设应置之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当前世界文明的潮流是肯定文化多样性,要求各种文化对于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西方文化的垄断地位受到质疑。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复兴中华文化的希望。两岸人民应当提高文化自觉性,消除“百年悲情”所造成的文化自卑与文化自大心理,共同承担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其根本目的是提炼中华优秀价值观,指引人民的思想与行为,同时在文化交流中进行世界性的传播。
从法律保护陨石和最大限度实现陨石价值的角度,陨石可以分为科研型陨石和非科研型陨石。陨石是特殊的无主物,其所有权的归属应依其类型而定。陨石价值大、数量少,致使陨石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构建我国陨石保护制度刻不容缓。  
从历史溯找到宣城的人文特色定位即徽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性。从而通过分析比较徽派建筑与吴越建筑的共同点,寻找他们运用到宣城城市环境中的契合点。接着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思考宣城城市特色环境的塑造问题,并对城市环境的轮廓做了一定的设想。考察前文分析所得结论的运用到实际中的可能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