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历史学 唯物史观相关记录48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探讨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史学的文化存在论基础,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史学在人的文化存在处的交汇。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理解范式的变革,从意识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将人的存在建立在感性的生活世界,并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来展示人的生存意义结构和价值根基;而史学作为人文科学,本质上属于意义领地和文化世界。二者对人的存在的理解,都摆脱了“自然科学化”的视野;正是在对人的现实关怀和人之生存的文化视域里,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界掀起学习唯物史观的热潮,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历史学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史学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甚至失误,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摆脱了以往对唯物史观机械、教条主义的理解,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物史观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反省历史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再次展现出...
在考察社会历史过程时,离不开以一定的历史观为指导———不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就必然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唯心史观为指导。不存在没有历史观的历史著述。
唯物史观中的历史进步思想,强调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提高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不同情落后国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被消灭的处境。这一倾向影响现在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一些研究者人为拔高资产阶级,贬低农民阶级,认为义和团排外是愚昧、落后举动。对义和团运动评价其实是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今天中国依然面临维护民族利益和发展现代化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对唯物史观中的历史进步思想进行反思;在...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唯物史观  历史研究       2010/3/2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世界历史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作出了科学的认识、建构与把握,它既有对历史微观的内在层面的理解,也着重探讨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其所蕴含的历史进步及其人类解放论,成为今天抵制和遏制历史相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对于当今史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学所描写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里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不过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而已。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践来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定时代的历史条件,制约着真理的具体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都有自己的历史的根。人作为文学描写的对象,必须置放到一定的...
在我国史学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唯物史观基本概念的解释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很难再有进一步的解释空间。但在今天,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其中认识上的原因恰恰是由于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现行解释遭遇了质疑。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再认识,以增强其科学说服力。本文就此做一些初步尝试,以就教于同仁。
四、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导致社会形态序列表述偏离历史实况 马克思恩格斯论史,并不回避在唯物史观体系内建立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序列(当然他们也反对将其模式化,四处硬套)。自认信奉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论战参论者乐于采用这些序列,却常常忘却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属性——十分讲究社会形态基本概念(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准确性与自律性,严格拒斥概念的滥用。而一旦概念失范,社会形态发展的序列便陷入混乱,成为非但...
唯物史观自20世纪初叶即流布于中国,并逐渐衍为主流历史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社会史论战是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两个关键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一方面通过译介与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因当时流行的“左”派幼稚病而导致两种偏颇:其一是把西欧历史模式放大为普世规则,陷入历史单线进化论;其二是忽视反映社会形态的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导致中国历史宏大叙事的紊乱。今日反观唯物史...
说到“学术传统”,一般人多易将其笼统理解为古代形成的文化统绪或学术规范。但实际上,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学术传统”本身并非凝固不变之物,而是一种处于不断积累和新陈代谢之中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它既汇聚了各时代文化的沉淀物,也在不断扬弃某些传统学术因素或范式。而每一时代的学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必然会依据当前的需求和条件建立起自己的学术重心与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学术传...
制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唯物史观是第一个对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作出系统阐述的科学理论体系,但其在后来的发展中几乎被我们所“遗忘”,由此造成了当代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中制度理论的“不在场”。 近几年来,在国内哲学界,有的学者开始把制度问题纳入到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中,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哲学理论界对“制度文明”问题的普遍关注等。但总的来看,唯物史观对制度问题的研究远没有形成理论...
题为“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的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5-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何兹全、何兆武、齐世荣、林甘泉、龚书铎、刘家和、王桧林、庞卓恒、苏双碧、陈启能、王思治、施丁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就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唯物史观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评价,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创造性地...
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何兹全、何兆武、齐世荣、林甘泉、龚书铎、刘家和、王桧林、庞卓恒、苏双碧、陈启能、王思治、施丁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二十余位与会学者主持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讨论...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5—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见解,予人启迪;同时也提出不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发人深省。现将这次学术研...
2001年11月25—27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全国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探讨的问题有:(一)回顾唯物史观在20世纪的历程;(二)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三)2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推动了20世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