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性别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20世纪20年代正是新文化启蒙的尾声和国民革命行将喷薄的窗口期,社会各界对反传统、反权威、反革命的现象均极度敏感与焦虑。此时,深受压抑的近代女性群体陡然面临复杂变局。本文将以20世纪20年代的女子剪发潮为研究对象,从被舆论符号化、被权力工具化的剪发潮出发,从性别、舆论等角度对剪发潮及其背后的相关矛盾和新旧更迭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剪发潮在该节点的集中爆发,表面上由舆论和性别等多重冲突构成,其内里更是蕴...
2023年4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历史学科系列学术活动,桂子山史学·宗教史论坛暨“近代中国的宗教、性别与革命”青年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近代史所刘清华副教授召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宗教社会史研究室、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研究群联合承办。
性别史和情感史大约同时在20世纪末兴起,成为当今世界史坛引人瞩目的新流派。从西方史学发展的角度着眼,性别史和情感史的勃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情感表达的性别差异着手,史家揭示了性别构成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情感和性别于是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性别构成的历史演变揭示,男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种普遍和深入的权力关系,在近代社会表现尤为明显。性别史和情感史的联手,揭橥了欧洲二元论哲学思维的不足,有助于重新思考传统的...
日本口述史起源于公元8世纪。明治维新之后,受近代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口述资料逐渐被边缘化,以文书档案为中心的政治史占据了历史编纂的中心位置。二战后,伴随着民众史和社会史的勃兴,口述史开始为日本主流史学界所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记忆转向,日本口述史研究的关注点,也从重构历史事实转变为考察历史叙事本身的建构与口述资料背后的语境、权力关系等,口述史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
美国女性主义史学至少包含两条不同的思路——“平等主义”与“性别主义”。“平等主义”起源于启蒙人权观念。借助启蒙人权观念,美国女权主义者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波女权运动浪潮以来,便开始呼吁男女平等。但在现实斗争中,男女平等的诉求遭遇了较大的阻力,女权运动进展有限。女权主义者不得不将思路转向“性别主义”。“性别主义”强调女性为人妻母的传统角色,并以此名义涉足公共领域,突破了“分离领域”的界限。
“三八”国际妇女节进入中共革命情境中,成为动员与解放妇女的代表性符号与重要活动场域。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在对中共组织“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观察中,不难发现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节日纪念,而且融入了全民族抗战的时代主题、妇女解放的活动体现、形象与行动的规训等内容,但也存在着历史语境中难以回避的一些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说,节日与性别在革命的语境中发生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嬗变,不仅反映了妇女自身生存状态重...
本书探讨近代中国性别观念的变迁,主要通过考察围绕妇女问题建构的各种话语,揭示以“男女有别”为核心的传统性别观念在这些话语冲刷之下退隐的历程。
性别在国外学术界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而中国性别研究主流化,经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今年9月6日-8日,第四届“性别与中国社会发展:新史料、新观点、新视角”学术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论坛由南开大学性别研究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历史学院、研究生院与《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
2017年6月20日至22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办的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在津南校区历史学院召开。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学报》编辑部拟于2017年6月下旬联合举办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视域、新解析”学者论坛,现诚邀海内外有志于妇女/性别史研究的学者,齐聚南开新校区,砥砺学问,共同进步。
“妇女史”在台湾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已超过20年,在历史学门的各个研究领域,均可见学者尝试从妇女与性别的角度重写历史。不过我们如何从本土经验发展出妇女与性别史的研究方法,并且成为学术传承的一环,似乎尚待努力。本次“史料中的性别:2015妇女史研习营”,希望透过教师授课及学生实习,共同研讨妇女史的方法论,不但提高学生对此一学科的兴趣,也结合不同研究领域/课题的妇女史专家,共同思考妇女史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古代女性在这种生存环境中面临着种种权利的丧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权的丧失。女性从最初呱呱落地,因是女儿身,就开始面临着生命权的被剥夺;继之,成为童养女、童养媳,又面临着生命权的再次被剥夺;很多美丽的女性,选入王府皇宫,尚处青春年少就被迫殉葬,生命权进一步被剥夺;存在千年的贞节观念,又在软层面上构成了对女性生命权的残忍剥夺。女性,这个弱势群...
巫山大溪遗址保存有丰富的墓葬遗存资料。通过对该遗址各项墓葬资料的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史前时期土家区域的社会形态是女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母系社会,但并不存在母权制,两性间是一种较为平等的社会性别机制。墓葬资料也显示出这一情况在大溪文化晚期开始发生变化,男性力量上升,社会开始出现阶层分化的萌芽,这必将对该区域的社会性别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以20世纪50年代为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