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历史学 政治相关记录768条 . 查询时间(0.197 秒)
为推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文科班项目建设,丰富学生学科视野,2022年11月16日晚七点【新文科·历史学系列讲座】之一《唐朝地缘政治中的河西走廊》在文渊楼1315教室举行。主讲嘉宾是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点评人是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新文科班项目主任焦杰教授,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冯立君主持。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与会的师生多达数百人。
新文科系列讲座:唐朝地缘政治中的河西走廊。
清代北京有一个重要的城市地理特征,即紫禁城(皇宫)与分布在皇城内外的景山、西苑、南苑、三山五园等皇家御苑共同构成了一宫多苑的城市格局。①从地理方位来看,中心区临近紫禁城有景山、西苑,向南延展有南苑,向西北则有以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无论是局部区域剖面,还是整体地域概览,均展示出一宫多苑的地理分布特征。以一宫为中心,御苑散布全城、南北通贯,...
刘朝辉,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清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甲午战争前后,改城市传统“赛会”为近代博览会的论说屡见于报端,1906年内陆城市成都率先付诸实践。与其他城市博览会或在工厂、公园举办,或新建场地展览不同,成都劝业会脱胎于历史悠久的青羊宫花会。清末新政时期,官方开始在青羊宫花会原址举办劝工会,振兴工商之余亦寄托着改造民俗、改良社会的景愿。民国时期川政为军阀控制,劝业会数度停废、重办,花会却由于民间传统的惯性而始终沿袭依旧。
2022年9月24日上午,“政治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启动暨2022级历史与政治实验班开班仪式于明德国际楼408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裘援平、国际关系学院和历史学院领导、实验班导师、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出席了本次仪式。
科举功名又称为“出身”或“科名”,是指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的特定身份和资格。获此者,可由此走向或走上仕进之路、享受相应待遇。所以,科举功名也就自然成为唐以后历代政权选拔人才特别是凝聚和稳定社会最为得力的工具,且这些功能随着科举功名体系的日趋完备而不断强化。具体而言,自唐至清,科举功名体系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
通过对《逸周书》中《王会》《明堂》两篇文献详考、绘图可见,其所述诸侯朝觐天子的仪式中,诸侯政治等级除常见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外,在仪式空间、诸侯站班等细节中,还存在一种“三等”结构。所谓“三等”,即举行仪式的空间呈上、中、下“三层”或内、中、外“三重”;在仪式中,诸侯距天子远近、莅位尊卑、站班高低也分为“三等”。“三等”诸侯的身份分别对应同姓、异姓和庶姓。“三等”结构反映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
1927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后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成立,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政校西迁,十年间校内异见迭生,对校务影响极大。校内派系活动与国民党高层派系政治联系密切,前期集中体现为改组派与左派青年反对西山会议派和反对“蒋胡合作”的局面,后半期体现为黄埔系在蒋介石授意下的半公开化活动。然而,团体和异见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政争的激烈程度应被无限放大。
廖光珍,女,1966年5月出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11年获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许静,女,1971年6月生,湖南省湘乡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史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世界近代史、印度史;主讲课程:《世界近代史》、《南亚史专题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曾获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苏聪,男,1983年3月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全国历史教育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理事会理事,贵州省“甲秀之光”访问学者导师,南开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和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动员是中共政权话语体系与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性概念,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动员机制是中共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动员实践中,政治动员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大会集中动员、小组深度讨论及个别情感谈话等方式,构成了政治动员的整体性链条,而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与微观机制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动员的实际效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成为推动“南下”战略顺利...
明初荐举盛极一时,后成为祖制,被赋予了在有明一代推行的合法性。此后,荐举弊端渐生,但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仍与吏部铨选并行。明中叶,荐举权逐渐从京官群体收束于吏部,各地贤良的推荐与任用逐渐制度化。明后期,地方主动荐举的例子渐多,这是明初以来朝廷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整合地方政治、文化资源的结果。荐举从朝廷主导转为地方政府主动,说明中央政府整合地方资源,经历了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的过程。其间,皇权...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季以来朝野各方争执不下的国体政体走向问题迎来抉择时刻。面对已是大势所趋的民主共和的挑战,希望保留清廷、帝制的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从而尝试破除君主与民主对立的流行认知。尽管立宪派的国体政体观念纷繁参差,但大都承认统治权属于国民,与革命党的国体政体立场颇有相通之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