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6-24 共查到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074 秒)
近年来,史学界对21世纪的中国史学出现了各种思考,如从整体观察,当然可视为当前史学界学术水平的集体反映。就具体而言,“21世纪中国史学”一词的认知与提法还有可以讨论的空间,本文就此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野人献曝,目的不在褒贬,而是希望能发挥一些澄清的作用。
中国的现代史学,是在“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开始其真正的建设性历程的。这场运动,不仅使数千年来的旧史观念受到了比二十世纪初新史学思潮兴起时更为深入的批判,还为现代史学的发展直接注入了勃勃生机。而对其时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靡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召开了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将是新世纪我国史学理...
面向新世纪,史学家要以更为开放和健康的心态迎接史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史学的繁荣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它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程度,史学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外史学史都证明,史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史料积累,它首先需要的是史学家的观念更新和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近二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
顾颉刚是国际学术界最尊重的中国史学家之一,他“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受到各国中国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他编著的《古史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有专门辞条。但是,长期以来,顾颉刚和他的理论在中国却默默无闻。本文认为层累造史理论不但对古代史,而且对近现代史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试图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发展。文章对新文化运动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史学理论在历史学科领域里的领先地位和作用”。史学理论在历史学科领域里应该起领先地位的作用。但题目很鲜明,发言内容却很贫乏,只是提几点想法而已。时间短,只能如此。 要说的第一点是,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思想好。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这是很好的一个思路。21世纪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性的伟大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将逐渐看到全球化、一体化、地球村、全世...
“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何兹全、何兆武、齐世荣、林甘泉、龚书铎、刘家和、王桧林、庞卓恒、苏双碧、陈启能、王思治、施丁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二十余位与会学者主持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讨论...
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自序     中国史学       2007/12/28
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史学界逐步展开了关于历史学领域的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个讨论,是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开始而不断扩大范围的。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关于理论问题的讨论走向高潮,可以看作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理论热”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总是伴随着困惑,激情,思索等等。其间,或是在他人的启发下,或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所得,我以为关于上述讨论,有三个问题是...
学术界不少人为中国史学缺少系统的理论建树而感到遗憾。其实这是从以西学为蓝本的现代学术视角而论中国固有之史学的,其中不乏西方中心论的印迹。西方史学之富有理论源于其形而上学的学术传统与逻辑(实质)主义的运思理路,而汉语文思考的非逻辑主义(或日历史主义)使其不离事而言理,即体用不二,道器舍一,史学重在述事、征实与会通,这与西方史学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探究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去看传统中国史学的贯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