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是一个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并在社会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科学阐释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华文明特质。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研究在不同阶段所接受的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背景进行梳理,概要分析了在"现代化论”支配与"逆现代化现象”影响之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分析框架在中国历史研究本土化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同时也论述了中国思想史日益边缘化的原因,以及正确吸收社会科学理论与克服中国史研究“常识化阙失”的基本途径。
史学理论涉及对历史学宏观性、系统性、规律性认识的深层次探讨,在历史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站在中国发展的新的时代方位,回望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展新时代的史学,担负起构建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悠悠岁月,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与文学、哲学并驾齐驱,高居“显学”之位,全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自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学科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尚属草创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史学史学科才获得了全面发展。此时,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一大批史学工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史学的遗产,不仅在中国史学史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提升了这门学科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壮大了学术共同体、开启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
2015年9月5日、6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学术研讨会暨朱维铮先生遗著《中国史学史讲义稿》、《朱维铮史学史论集》新书发布会,在光华楼西主楼2001会议室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
华夏东极,抚远言史。7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召开。会议围绕“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桑兵先生是当代中国中国近代史的名家。当代中国学术虽然还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派,但桑兵先生为他的新着《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书,所写的〈绪论〉中,就治学方法,治学态度,本人操守,本书课题的研究过程,一百年来以及当前学术界的学风问题,等等,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成一家之言。从〈绪论〉出发,拜读全书,可以了解桑兵先生的治学路向。 下走久仰桑兵先生盛名,因为要到美国探...
中国史学概论片断     概论  中国史学       2008/11/18
一、史籍和史籍分类历史是什么?答覆这个问题不容易。你们已经专门学过两年或三年,我是已经四十八年了,你们和我都不一定能作出正确的答覆。凡是已经过去了的事都是历史,人们记载下来的则是写的历史。写的不一定和过去的相同。历史和写的历史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差得很远,完全相反。能够把过去了的事用
胡适与转型中的中国史学     胡适  转型  中国史学       2008/8/6
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教育界、思想界乃至政治界,胡适对其均有重要影响。他既是一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史学家,而且是在20世纪中国史学转型中不应被忽视的、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史学大家。 ( http://www.tecn.cn )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祖辈经商,父亲是清朝官吏。他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904年到上海新式学堂求学。1910年考取庚...
治史是很困难的,是比较艰苦的一个行业,不像读文学读其他专业那样很快就可以出成果。史学相对来说工作量要大些,这是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上经常讲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史学出现很多伟大的成果,是很困难的。我主张中西融通,中外融通。我们不要盲目地迷信西方,但也不要过分地贬低西方。西方史学有它固有的长处。我们很长时期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同时也受意识形态的干预,思想不够解放,因为实际上像我...
朱希祖与中国史学     中国史学  朱希祖       2008/3/17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盐人,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是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他较早地倡导开设中国史学原理及史学理论等课程,并讲授“中国史学概论”,在中国史学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总体思考,我们提出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中的"四行程"与"三流派"的概念。中国近代史学的演化与中国近代文化的演化共呈同步行进的态势,表现对应关照的内蕴逻辑。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其外层为器物文化,其中层属制度文化,其内层则为哲学精神文化。是则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依器物--制度--哲学精神的路径层级逐次旋升。必须认识,中国文化进入建设过程之前,必有对旧文化即旧器物理念、旧制度思想与旧哲...
 站在21世纪初,蓦然回首,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已悄然走过一个多世纪了。这100多年,迷茫与希望交织,困惑与清醒相和,中学与西学相负,解体与重构相成,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独特景观。从学理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这段历史,深入地透视其发展历程,辩证地剖析其是非得失,科学地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更好地把握建设方向,实属必要,且适在其时。  这部新著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盛邦和教授的《解体与重构—...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