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 中国近代史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第六节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盟国之一,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长期抗击并牵制了日本陆军兵力的主要部分,有力地支持了美、英、苏各盟国在亚洲、欧洲及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的确认。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长期奋战、流血牺牲争得了民族的声誉和国家的大国地位。 自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
第七节国内政治的新变化 民主党派的出现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反共气焰有所收敛,但反共活动并未停止。据周恩来1942年4月报告,自年初以来,国民党制造的反共事件即达109起。中共一方面估计到国民党可能利用国际形势和战局发展的某些因素,发动新的反共活动;另一方面,也预见到国际环境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必然对国民党的反共倾向起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认为虽然根本解决国共关系的基本条件还不成...
第三节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专制 大后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态度转变 抗战后期,国民党坚持执行反共专制政策,抗战初期出现的民主进步、团结抗战气氛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进一步强化,重庆政权统治区到处存在的官僚腐化、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 个人独裁专制统治被蒋介石所高度发挥。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 蒋介石接任其职,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可以担任陆海空军大元帅、提...
第四节国共谈判与联合政府问题 194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就两党关系及抗战后中国的前途问题再开谈判。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其战后全球战略的需要,出面调解国共关系。但战争临近结束,美国对华政策也开始由为战时服务向为战后目的服务转变,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复杂化。   1944年5月4日至11日,中共代表林伯渠与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王世杰在西安进行初步谈判。中共方面提出:以周恩来3月12日在延安...
第五节中国军民的反攻 根据1943年11月军令部制定的《国军总反攻作战指导计划大纲》提出的反攻步骤,总反攻从攻击对西南大后方威胁最大的华中日军开始,逐步展开,“先以第5、第6、第9战区会师武汉,再与盟军相策应,逐次肃清长江、黄河流域及沿海之敌,进而规复东北”。《指导计划大纲》规定,反攻武汉的时机,预期在攻略宜(昌)沙(市)及缅甸以后。蒋介石也预计收复宜沙及缅甸之后,国际形势尤其太平洋形势,必有...
第六节国共两党对中国前途的不同设计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中国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政治形势。国民党反对民主联合政府,拒绝进步的民主的社会改革,坚持一党专政,使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抗日战争正接近胜利,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如何,命运如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重视抓紧时机来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在重...
第七节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 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及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出席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德国的占领管制问题、波兰问题、意大利及原德国附庸国问题等一系列决定和协议,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美国把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作为波茨坦会议的重要目标,苏联表示按《雅尔塔协定》的承诺和条件,保证履行对日...
第三节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失败 战争进入1947年, 国民党军由于连遭打击, 损兵折将, 士气低落, 同时战线太长, 兵力不足, 已经失去了当初全面进攻的势头。为了保持进攻的继续, 蒋介石决定采取重点进攻方案, 集中了一线兵力的近半数70万人, 以两翼出击方式, 摧毁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陕北和中共主要的兵力集中地及补给基地山东, 然后再扩大战果, 一举解决中共武装。 面对国民党的重点...
第六节 北平和平谈判破裂 百万雄师渡过大江 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中的失败, 使国民党在军事上难以再战;1948年8月国民党实行以金圆券代法币的币制改革, 不出三月即遭惨败, 国民党已经失去了继续维持其统治的资本。在军事、经济双重失败的打击下, 国民党政权内部也发生了政治危机, 桂系凭借实力对蒋介石发起“逼宫”, 企图取而代之。蒋介石在面临国民党军事政治危机 ,而且个人维新近视的情况下, 再度玩弄...
第五节 淞沪会战与上海、南京的陷落 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暴行 “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全国作战指导计划及战斗序列,确定淞沪地区划归第3战区,分配此战区兵力为19个师、6个旅及炮、工兵等特种部队共20万人,并确定这一战区作战方针是 :巩固首都及保有经济策源地,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的敌人,并破坏其在沿江沿海登陆的企图。此时,趁日本大量援军尚未赶到,第9集团总司令张治中...
第六节台儿庄大捷 武汉、广州沦陷   经过忻口会战、淞沪会战后,中国方面虽遭受巨大损失,失掉了大片国土,但军队主力未受毁灭性的打击,士气犹存。1938年1月,蒋介石开封召开第1、5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在洛阳召开第2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先后处分了几十名作战不利,延误战机的高级将领,处决了违抗军令,不战而逃的山东省主席、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第61军军长李服膺等人,以整肃军纪。   日军攻占...
第一期,二○○三年,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出版 目录 专题论文 上海庚子时论中的东南意识述论─刘学照 陈寅恪的治学精神 ─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典范─黄嫣梨 正统之外:《知止轩随录》与李燮和辛亥革命史─赵立彬 战国策派﹝1940-1942﹞民族主义史观─李玉梅 五四时期周恩来民族思想之发展─宏建燊 Crisis Management in Late Qing China: Chang...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四节           2007/8/3
第四节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农民起义的酝酿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经济从19世纪40年代起出现新的深刻的变化。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已感受到了社会的剧烈动荡。 首先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主要是五个通商口岸,于鸦片战后迅速地畸形繁荣起来。而其中又以上海的发展变化为最大。《南京条约》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三节           2007/8/3
第三节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英、美、法等国侵略势力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在努力从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张。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向长江流域的发展,曾使他们感到有机可乘:站在清朝皇帝一边,帮助镇压他那顽梗不化的臣民,同时逼迫清政府签订新的通商条约。只是由于太平军迅速占领南京,以及其后势如破竹的北伐西征,才迫使它们相继宣布“中立”,采取观望态度。而在1853年到1856年间,英...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二节           2007/8/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政治社会主张 太平天国是一场带有浓郁的宗教理想色彩的农民革命,这在它的政治社会主张中也强烈地反映出来。 洪秀全早在宣扬敬拜上帝之初,就憧憬着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地上天国。他在《原道醒世训》一文中谴责了“世道乖离,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的社会弊端,明确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不应存“此疆彼界之私”,不应起“尔吞我并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