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陈寅恪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299 秒)
2020年是陈寅恪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正值《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为了集中展现有关陈寅恪先生及其学术的“新论”,我们遴选了《中华文史论丛》2020年第3期、第4期发表的王水照、周清澍先生的文章,以及《中华文史论丛》部分编委的文章,共八篇,都为一册。
人们评价陈寅恪的学问是“博大渊深”。与他同时代的学者,认为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可有一位学者却得出他“一问九不知”的结论来。1939年秋天,中西交通史研究专家方豪在昆明,得到一位同姓学者的邀宴。这次宴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陈寅恪。因为自己研究中西交通史,又知道陈先生研究过梵文和几种中亚古文字,也通拉丁文,这些对早期中西交通了解大有助益。他便“一连串提出许多中西交通史方面的疑问,请求解答”。结果“陈先...
在北朝隋唐政治史研究领域,陈寅恪提出过两个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假说,其一为“关陇集团”学说,其二则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下简称“婚姻集团”)说。然而,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产生的反响截然不同。“关陇集团”学说迄今仍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凡研治北朝隋唐政治史者,无论赞同与否,都无法绕过“关陇集团”这一概念。学者们在对西魏至唐初的政治走势进行描述时,实际上都是以“关陇集团”说为基础进行具体的论证与考辨,且在使...
陈寅恪与刘铭恕交往考略     陈寅恪  刘铭恕  交往       2021/11/24
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并在中文、历史、哲学系授课。众多学生有幸亲聆其教诲,包括蒋天枢、刘节、周一良、石泉、季羡林、何炳棣、杨联陞、王永兴、姚薇元、卞僧慧等,他们在不同方面继承了陈寅恪的治学理念和思想。
2020年10月30日,西南大学光大讲坛暨嘉陵历史名家论坛第十四讲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博导、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侯旭东教授主讲,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宝良先生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进行实时直播,来自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0余名老师、同学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上世纪80年代初,由复旦大学蒋天枢教授编校的《陈寅恪文集》在上海出版,旋即以搜辑完备、校勘精审蜚声海内外,成为当代学人乃至社会大众重新认识、研究陈寅恪的起点。学术界与读书界因此出现的“陈寅恪热”,迄今不替。今年是该文集出版4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特别推出纪念版。
1933年12月陈寅恪阅岑仲勉论著后回复陈垣的信中,有“此君想是粤人,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无足言,更不论黄河流域矣”一节。我读后百思不得其解,以为不免以偏概全,似与近代学术本相不合。近日忽有所悟,知此议论实与近代中国学术的地域流派变迁关系甚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学研究论坛—— 陈垣、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国学研究论坛”于2008年12月11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陈垣、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论坛旨在以对两位史学大师回顾为线索,以其研究的个案为基础,系统总结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学研究发展历程,以响应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
王永兴先生指出,陈寅恪先生“‘求真实、供鉴戒’之史学思想,其根柢亦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吸收外来之学,要有自由之思想;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应有独立精神。可见‘吸收’与‘不忘’两方面正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体现”。此为先生论述陈寅恪先生史学思想的精义所在。王永兴先生去世了。父亲生前不多的几个老友,均情同手足,如今大多已不在人世。十多年前,我读过王永兴伯伯写的《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印象深刻。...
陈寅恪先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一生的学术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界,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①,因此,不愧为“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博大精深,而受特定历史背景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却长期不能获得公允的评说。2001年夏在河北大学期问,与漆侠先生谈及寅恪先生,漆先生对近年国内出版的史学史著作将寅恪先生列为“考据派”,很不以为然。而我对此也早有同感。于是我...
施教授这本《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论述的两位史家陈寅恪和傅斯年当年也曾近于“失忆”(本书出版于一九九五年,撰写更早),如今至少在中国内地早已被另眼相看。这样,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史学趋向的变迁。不过,关注不一定意味着研究的深入。如近年大陆讨论傅斯年史学的人并不少见,但王沉森先生关于傅斯年的专著已出版逾八年,却几乎很少被这些研究者所提及,仿佛大家都在平地新建高楼。陈寅...
施教授这本《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论述的两位史家陈寅恪和傅斯年当年也曾近于“失忆”(本书出版于一九九五年,撰写更早),如今至少在中国内地早已被另眼相看。这样,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史学趋向的变迁。不过,关注不一定意味着研究的深入。如近年大陆讨论傅斯年史学的人并不少见,但王沉森先生关于傅斯年的专著已出版逾八年,却几乎很少被这些研究者所提及,仿佛大家都在平地新建高楼。陈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学术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中国中古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索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线索,这体现了他对主流历史学界以国际东方学的潮流来指导研究的做法的反思。他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建立一套中古史理论体系。陈寅恪中古史研究的巨大成功表明,要提高本国的学术水平,不必亦步亦趋地紧跟和仿效西方学术潮流。充分结合西方学术和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样能够创造出领先世...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态度     治学  陈寅恪       2008/11/26
二月二十九日,我在参考室读北宋僧文莹的一本史料笔记《湘山野录》。这本书是解放前上海有正书局印行的,版本倒也平常。但见书中的错字被一一加圈,并在书页的天头作了改正。是那一位读者这样用功呢?读至末页,不意发现一行用毛笔写的小字:
从宏观上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史,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变化过程。首先是西方学术的冲击,中国学人作出过激的反应,用学术的现代化或西方化来否定本民族学术传统。然后在民族的危机感和自信心的双重作用下,又出现呼吁学术的本土化的趋向。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西学、恢复旧学。达到这样一种比较理性的认识,其实经历了几代学者的长期探索,其中就包括陈寅恪(1890—1969)...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