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原理 中国美学史 东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现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美学 技术美学 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美学 当代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0.159 秒)
当代美学应往何处去?          2008/1/12
当代中国的美学显得可笑而又肤浅,具体表现在:它越来越外在化了,逐渐变成了一种“外在的美学”:它日益失去其内在性,慢慢地远离或背叛了人类的心灵、精神与灵魂;慢慢地背离了一种“自然”,并和人的种种物质性的消费欲望同流合污。和这种外在化相呼应,美学也变得越来越烦琐而冷酷,不关心人生的种种价值,不关心人类心灵的痛苦与欢乐。这种倾向还经常被以各种名义加以美化,俨然一副更“具有时代感的美学”的样貌。实际上,只...
在研究当代文化艺术时,不少先锋书法家都请我去看他们的书展。但我看到过太多令人失望的书展,出于学术良心我又不得不说出真实的看法,因而常常感到价值观的冲突。这次“北京十月书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表明当代书法到了一个突破的关口,这个关口不是这个社会和文化的关口,而是每个艺术家个人的创新关口:新世纪的中国书法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曾经问一个朋友,看你的字就知道你根本没有“童子功”。他说我就是没有“童子功”,...
美国当代美学的变化及主要倾向             2007/11/5
琼·布洛克教授曾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哲学系主任,对哲学和艺术有较高的造诣。他的《艺术哲学》一书已在我国翻译出版。(译为《美学新解》)该文对美国当代美学的流向和主要倾向作了独创的评述,把美国的美学研究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50年前,为西方18世纪的传统模式所支配的阶段;但后来的分析哲学引起了美学研究的新变化,而现在又出现了调和传统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倾向,布洛克本人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因此他的观点对我们美学界...
“复制”和“创造”的地位,在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雅明的美学体系中,近于全部改观。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本雅明几乎带着一种颂主神恩般的虔敬对复制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倾心和赞美。在他看来,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作品像现代工业社会中其它产品那样批量生产出来,用众多的摹本代替了原作独一无二的存在,消蚀了艺术作品的距离感及其独具风光的“韵味”,从而“导致了作为和现代危机对应的人类继往开来的传统的大崩...
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2007/8/29
读了刘纲纪教授发表在10月23日光明日报《理论与学术》专刊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一文,很受启发,化解了我心中的一些疑惑,同时又引发了对美学问题的新思考,为此,就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于“实践” 毫无疑问,把实践引入美学,是一场美学革命。以实践为出发点而建构的实践美学,是目前中国美学的最高形态。正如刘纲纪教授所说的,实践美学是中国对世...
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重建,我曾经说过,包含三个层次:从深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视界的考察,它着眼于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的根本规定(只有研究什么,美学才是可能的);从中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范型的考察,它着眼于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的逻辑规定(只有怎样研究,美学才是可能的);从表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学科的特定形态的考察,它着眼于美学学科即“...
说不清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当代生活中竟然开始到处回荡着这样的声音: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何不游戏人生管他虚度多少岁月……” “潇洒走一回……” …… 这实在是一种美学的尴尬! 我们的美学确实正在“走向生活”。然而,美学“走向生活”的结果就是“游戏人生”甚至就是“潇洒走一回”?无疑又未必然。...
当代文学艺术边界的移动      当代文学       2007/8/29
金元浦在《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撰文认为,新世纪的学术转型是在社会转型、范式转换与学科重组中重新确定边界的过程,是文学研究发掘新的学科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的可能性的有效途径。面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边缘化现实,我们理应给文艺学的变革以更大的耐心、热情,更宽容的机制和激发创新的良好环境。 当然,这一转向,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更不是回到已被我们抛弃的庸俗社会...
当代艺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这就是艺术创造主体不仅仅是一元的,也是多元的,创作一元现象可能在民间艺术中保存得比较好,民间的剪纸、泥人、一些民间工艺品能真正体现出是一元主体的创造。但是当代艺术中创作主体的单一性是不多见的,而这又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例如一个作家发表小说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很难说它就是一字不差的作家原稿,因为成书的过程要经过许多环节,一般说作品的刊发必须经过...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直面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现实基础之上,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丑恶弊端,探求社会进步的具体道路与方式,虽其基本立场、出法点、方法及其结论均存有重大缺憾,但亦不乏合理性的真知灼见。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给后人探求社会进步提供借鉴与启迪。 一 “总体性”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其观察、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又是其理论的...
2004年3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提出“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突现出来。其实,早在2003年10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在“环境文化和民族复兴”的文章中指出,环境文化理念的广泛渗透“预示着人类文明已从传统的工业文明逐步转向生态工业文明,并将以自然法则为依据来改革人类的生...
一、“艺术”作为一种“漂浮的能指” 从根本上说,“艺术”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它是对所有具体艺术门类或所有的艺术作品的一种抽象,因而其内涵始终具有不确定性。正如论者指出,“‘艺术’一词并不具有一种静止不变的特征,用今天符号论的术语来说,它只是一种‘飘浮的能指’……” 因为从共时态方面来看,诸如音乐、美术、戏剧、诗歌这些具体艺术形式,一开始都是在互不相关的情况下各自发生的。而且...
策划人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是很陌生的,尽管“’85新潮”美术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展览频繁,艺术主张层出不穷,每一个展览都会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宣言,可是没有在展览中明确策划人的角色。当时的参展者一般是同学和朋友中在艺术观点或艺术风格上的志同道合者,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权的出权,把作品汇集在一起办一个展览,有办法就把展览尽可能搞出一些影...
“复制”和“创造”是一对看似矛盾、极不相容的概念。“创造”本身即含有无中生有、不可重复之意,而“复制”却是以摹仿、重复和替代性为其特征的。在传统艺术观念里,雷同和重复向来被人们视为艺术创作中的大忌,是艺术创造者才能平庸低下或创造力衰退的表现,仿作往往被人们轻蔑地斥之为“赝品”,受尽奚落。具有新意的独创行为则像美丽至极的白雪公主那样,久受人们的尊宠和顶礼膜拜。 “复制”和“创...
1.转型时代的审美文化 金:从历史的宏观视野着眼,我们必须对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变化给予充分的估价。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创,带来了中国百年来审美风尚的巨大变革。一百多年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救民水火”“挽救危亡”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一直是百年来的时代主潮。忧患的文化情结、牺牲的英雄梦幻、“大同”的理想远景、启蒙和拯救的历史责任,构筑了百年革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