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君子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汉语“君子”这个词语古今普遍使用,近年来更成为儒学界的学术热点,但通常被理解为一个道德概念,而忽视其政治意涵。其实,“君子”作为一个人格概念,不仅是道德人格,而首先是政治人格;即便就道德人格讲,也首先是政治道德。因此,“君子”概念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而且首先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君子”概念的这种政治哲学意涵存在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时代转换,可借用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三段式来描述:王权时代的“君子...
在现代政治哲学语境中,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君子执政”政治思想主要基于三条政治信念:“仁”蕴含实质层面政治真理,是评判执政者以及政治决策优劣的标准;执政者应当是“依仁而行”的君子;“依仁而行”是政治正当性的来源。现代政治哲学家可能会从实质层面政治真理以及形式层面政治程序等视角,批评上述三条政治信念过于理想化,在现代社会缺乏可行性。然而,这些批评并不是自明的,“仁”和“依仁而行”不仅都具有工具性价值...
王阳明所宣道的为官之道、仕者之守、用世之职这三条入仕做官的原则,其中第一、二条讲得是为什麼要做官的问题,第三条讲得是如何做官的问题,三条的核心即“君子之仕以行道”。阳明不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廉政廉能问题,而且还将这种廉政廉能理念具体运用到社会管控与治理上,这是阳明廉政思想能在当时发挥一定作用的关键要素。阳明在把自己的廉政思想与主张贯彻于施政实践时,还始终坚持廉政理念与具体的民生、民治相结合的原则。而...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君子  小人  论语       2013/12/11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所谓心态,就是人们对事物理解、反应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思想状态和观点。国民心态是指一国公民的心态,其实就是人的心态,正是无数个体的人构成了集体的国民。国民心态呈现的是一国公民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带有普遍性的观点、认识和情感。
在记录孔子思想的《论语》经典著作中,孔子在谈论个人品德修养时,用得最多的名词就是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人格。君子应该具有的哪些最基本的品德、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对此,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可以施行的修炼方法。这对当今青少年理想人格和品德行为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荀子》君子     荀子  君子       2009/1/6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告至备也。天子也者,埶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
本文从揭示《论语》中一则对话的疑难入手,通过对各种情节线索的分析, 探讨在特定政治情势中,孔子不易理解的行为同其政治信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对经典世界中君子与政治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理解。
海德格尔提醒我们,对象化观念奠基于生存论。这就意味着,在理性思辩、概念分析之先还有一种“前维度”的视域,而这种生存论维度所开启着的就是倾听、观察的领会之途。这种视域正好应合着我们对于《论语》的先行领会,由此,在这种视域下解读“君子不器”,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赢获一种对孔子思想的本真体验。面对春秋时代的生存危机现象,孔子有志于弘道济世。鉴于“仁”与“君子”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论语》中几场“问仁”、“...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一)          2007/12/20
[内容提要]君子人格理想是儒家人格修养的基本层次,就儒家观点来而言,首先有一个学做君子的问题。为人为己之辨是古之学问第一要义。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在力图为君子人格修养提供某种理据。宋以来理学家依据这样两种人性论提出变化气质的主张,为人们向内探求提供了更为切实的理据。变化气质的方法归纳起来可说是反求诸己。儒家认为人们需通过漫长的自我修养过程,才可成就君子人格,达到中庸境界。[关键词]君子人格仁...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二)          2007/12/20
三、君子气象  从前述我们可知,儒家的君子人格理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做一个君子,首先在于立志,“先立乎其大”也。成就君子理想人格,不仅可在细微处体现其要求,而且通过向内探求所达到,是一种宏大的志愿与人格气象。儒家所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很好地概括君子的抱负、处境以及对其人格要求的理解。同时,孟子对大丈夫所界定的三个不能,也可很好地说明这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三)          2007/12/20
荀子与孟子相反,他所主张的是性恶论,所谓性恶论,就是以人的自然属性立论。在荀子看来,人的属性中,天然生成,自然具备的、不学而能的东西,就是人的本性。所谓“生而好利”,“生而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等,就是人的本性。他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荀子·性恶》)他认为,“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但在这些意义上,荀子还没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07/12/19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一章。这一章的前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都很熟悉。这一句,可能不太熟悉。这一句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不被别人所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是每一个人都难免会遇到的,人们常会因此而恼怒、不快,怨天尤人。这里孔子则要求能“人不知而不愠”。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孔子这样讲,也是讲他自己的体会...
摘要: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三个主要支撑点:复礼,为仁,君子。孔子对周礼的信心,源于对夏礼、商礼的了解;周礼权威的重新树立,始于日常琐事之间,更在于对“礼之本”的自觉。“为仁”是对礼的补充与深入,涉及为仁的基础、为仁的方法、为仁的作用。“君子”人格涉及好德、重义、谦让、博学、笃实等诸多方面,既为儒者提供了修身目标与路径,也使复礼、为仁落到了实处。关键词:孔子;复礼;为仁;君子。作者简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