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神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831 秒)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
《哲学研究》编辑部刘未沫的译著《古希腊哲人论神》,于2021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8.8万字。
本书以中国现代社会之转型为问题关注点,提出“神体儒用”这一传统的精神结构是日本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精神资源,然而它在现代人文价值和普世情怀上的明显缺陷,又提醒人类: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合理张力,应是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的精神方向。
《一神论的影子:哲学家与人类学家的通信》一书由赵汀阳研究员和法国著名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会主席阿兰·乐比雄(Alain Le Pichon) 合著完成,于2019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3.6万字。法文版著作《Un Dieu ou tous les dieux》于2019年10月由Cent Mille Milliards出版社出版。
王阳明早年对道教的修炼方式相当迷恋,中年以后有过反悔,晚年则对道家的哲学思想多有摄取[[1]]。这说明道教或道家精神在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李塨《恕谷后集》卷六《万季野小传》曾引明末清初潘平格语:“朱子道,陆子禅。”此即所谓陆九渊近禅、朱熹近道的“陆禅朱羽”说。然阳明则可以说是立足于儒家的既近道又近禅的“三教合一”论者,某些时期近道的成分甚至还占主导地位,这与朱熹有点...
学界对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一直有所争论。柏拉图的审美理论虽然凸显了灵魂内部的张力冲突,但总体上“理性—神性”的哲理精神仍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在他的“回忆”说和“阶梯”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回忆”说以灵魂马车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节制的理性克制放纵的情欲的过程;“阶梯”说则阐述灵魂如何一步步剥离感性影像,不懈地追问上界的“美本身”,从而彰显着审美的“理性—神性”精神。正是在感性情欲与理性神性的动态冲突...
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人类学仪式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日益显示出缺陷与不足,这一缺陷与不足表现为现象与细节的描述过多、对现象与细节的解释不够;对当前的静态描述过多、对历史的动态分析不够。有鉴于此,笔者提倡对仪式进行发生学研究,从而清晰地梳理层出不穷的仪式概念,为仪式的发生及其历史演变正本清源。本文试以古希腊酒神祭祀仪式为例,分析仪式的发生及历史演变,从真正的人类学意义上把握仪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雅各布森(Thorkild Jacobsen)在早期两河流域研究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重要的地位。雅各布森的学术生涯开始于二战之前,但到今天仍然可以说,我们对早期两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认识,大体上依旧来自雅各布森对“堪称楷模的演绎、强大的直觉和自由的想象”的综合运用[①]。
一、虚无主义的四个阶段 精神生活在现代遭遇到的最大危机是来自虚无主义的困扰。所谓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生存体验形式,简单地说,就是生活本身意义的丧失。意义一旦失去,生活中就不再有希望与梦想,美好、高尚与丑陋、卑下之分,世界也就在根本上呈现出无价值的状态。人们不知道或者不再相信什么是好的与坏的,甚至对好与不好的区分也不再有所谓。一切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因而,生命也就很难容纳任何形式的...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造成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造就人心性的灵明上,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宗炳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感物美学的重要收获,其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他为山水绘画艺术家提供了一整套画山水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必经之路...
白石神君碑          2008/1/21
白石神君碑 原题名 额题:白石神君碑 责任者 石师王明 纪年 东汉光和六年(183) 出土与所在 原在河北元氏县苏庄白石神君庙,后移置元氏县学。 版本 清嘉庆年间拓。九行"燀"字完好,十二行"匪俭"之"匪"字完好。 拓影特征 碑阳隶书,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额篆书阳文,一行五字,碑阴隶书。碑阳高176厘米,广74厘米;碑阴高132厘米,广77厘米。 拓本形态 拓片。 藏拓及跋印 文献记载 《增补校...
河北神哲学院网     河北神哲学院网       2008/1/18
河北神哲学院网设有文章频道,下载中心,图片频道等栏目。
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是学术界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分层解剖角度对文化、从系统论的具体层面上对大众文化分别进行了梳理与框定。认为大众文化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现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因此,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成熟的大众文化文本,应该是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