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20世纪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2024年3月30日,“构建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美学史”暨《20世纪中国美学史》新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出版单位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围绕《20世纪中国美学史》新书出版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3月25日,“萧萐父与20世纪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来自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作为协办单位,学院副院长吴映平和李泽妍殷老师代表学院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近日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获悉,我院金惠敏教授主编的《20世纪西方美学史》经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入选“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该书体制宏大、思虑周密,从20世纪初的无意识美学一直写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媒介美学和全球化美学,重要流派无遗漏,特色学说有钩沉,人物归属有体系。该书以流派为纲,以人物为目。入内出外,于广大处尽精微,于精微处求广大,史论兼顾,堪称...
日前,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倡议并任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陆续出版发行。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据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图书编研出版工程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由科学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我国20世纪在各...
反思20世纪新中国美学研究的收获与局限缺失,对于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呈反向发展的态势,其对立的分水岭是中国美学的“本质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本质主义”。新中国美学的重要收获是创建了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与缺失之一表现为始终围绕着“美的本质”转圈,导致研究视野狭隘,涉及领域狭窄,思想观念陈旧,研究方法单...
20世纪中后期美学中的反本质主义,在哲学和美学上主要来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及他对美 学概念的语境化。后维特根斯坦主义秉承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反本质主义的姿态挑战传统的美学本质主 义,体现了美学发展史上的一种分化,同时也标志着美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转变。这种转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及其 局限性都是明显的。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濒临破产之境,立身于文化教育界的独立评论派,基于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复兴农村的建言和主张。其主要观点包括:复兴农村要以知识分子回归乡村为前提,要有整体思维,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要以爱国为宗旨,要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独立评论派的农村复兴思想具有启蒙性、现代性和民族性特征,体现了知识阶层对中国乡村命运的关注。虽然该思想未能付诸实施,但其历史价值不可否认,可以为化...
2013年6月1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张申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河北师范大学举办了以“张申府与20世纪中国”为主题的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现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变得僵硬了,变得停滞不前了,相反,它在世界各国都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仍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西方当代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流派以及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谁也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们或者与其展开对话,或者从中吸收理论营养,都把它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上。同时,随着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历了十分曲...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
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历程做一梳理,可以客观地再现新儒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待传统哲学研究的不同立场与方法,以及他们共同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发展过程。鉴于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以及学者们方法论意识的自觉,中国大陆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民族精神的发掘与批判史研究范式、以学术研究消融于政治运动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改革开放新时期...
20世纪的“原儒”工作     原儒  孔子  历史起源       2014/1/8
20世纪的“原儒”,一般是做探究“儒”的历史起源的工作,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工作对于儒家精神的说明性是很可怀疑的,这使得它们也许只应该被称为“说儒”,而不应视为真正意义的“原儒”。本文从陈来的《说说儒》切入,分析20世纪各种“说儒”的来由,指出它们共同的不足。同时,本文的重心更在于指出,20世纪实际上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原儒”工作,熊十力和蒙文通可以作为程度不同的两个典范。通过分析,本文达成了对于“原...
20世纪的文化状况     20世纪  文化状况       2010/11/25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一直伴随着人的生存和历史的演进,一直影响着人类的实践和人类的认识,因此,哲学总是人类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传统哲学往往是特定文化模式的不自觉的显现,而当代哲学则表现为特定文化精神的自觉升华。正因为如此,虽然文化构成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是古往今来人的生存基础和基...
20 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20 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因此,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20 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0世纪结构主义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形式一自律论间乐美学的发展。本文追溯了结构主义的学术渊源及其内涵,并以申克、哈尔姆、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为例。阐述了结构主义对自律论音乐美学在音乐分析理论方面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方面的具体影响。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对音乐的情感内涵的否定,强调音乐以形式、结构为核心,以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为己任。尽管这种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有力地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