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 历史认识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48 秒)
自西晋陈寿作《三国志》以魏为居正,孰为三国正统,历代争执不休。元明之际《三国演义》出,尊刘反曹之正统观深入人心,方为《三国志》以来的三国正统之争划上句号。《三国志》以降,三国正统说虽众,但“皆自善其所见”。惟宋明以来“尊蜀”论者往往对陈寿、司马光为代表的“尊魏”书写者加以道德谴责,斥责他们妄肆私意,崇伪黜真。清代虽延续前代三国正统论中道德批判的余绪,但学术界主流意见却更多地秉持“设身处地”的立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在中国史学界兴起之前,绝大多数历史研究者都笃信能够揭示客观历史真相,获得客观性认识。他们大都认为,有对待史料科学客观的态度,有科学理论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有不断在史料和实物证据中检验历史认识的努力,怎么会得不出有关历史过程的客观认识呢?受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向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转向的影响,中国史学界开始了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并很快掀起了一个小的高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认战争责任等具有原则性的问题上,出现了右倾化的趋势。日本人的这种历史认识问题的形成,与美国的纵容 皇国史观的影响固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退为进的罪己心理 既往不咎的祓禊心理和唯强是从的实用主义心理,对其历史认识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将客观的历史事实与我们观念中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等同起来,是历史认识论中较常见的一种看法。其实,这两者还是可以区别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也可以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一点。我们不能因为所“看”到的只能是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就说只有一种历史事实;也不能因为“科学的历史事实”是从“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整理出来的,而说这两者是一个历史事实;更不能因为认识具有真实的内容,就说它就是历史事实本身或它的片断、部分。总之,历...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
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换言之,质疑历史规律论,是从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中逐步生成出来的。如果历史学家无法确定史实的真伪,那么他们经过考察史实而对历史的走向所做出的总体概括,也无法让人信服。在19世纪晚期,实证主义思潮笼罩欧洲哲学界、史学界的时候,布莱德雷(F.H.Bradley,1846...
试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历史认识  主体性       2009/11/30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有关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新课题之一。历史认识的主体性,通常是指历史认识主体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对历史认识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认识主体对对象的自主选择和主体对对象的观念创造等。有关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史学界曾...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历史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以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一个新领域。 有关当前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任务,笔者同意赵吉惠先生的观点:反省和重建(赵吉惠先生在《历史研究》(1993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文题目,就是《当代历史认识论的反省和重建》),即考察和反省西方历史认识论的一些主要论点,重建...
历史认识问题的确在某种情况下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看待与处理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也自然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对于两者关系的分析,有国际战略的策略角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角度的不同层面的观察。不过,无论从哪一层面看,历史认识问题似乎都是不能回避与搁置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在现阶段就是在促进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地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虽然战争已经结束60年,但是围绕战争历史认识的分歧与差异仍然存在,甚至还是影响国家关系及民间感情的重要的障碍。历史学者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当然,针对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观点的批判是学者的任务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是否还应有更积极的努力呢?有鉴于此,从2002年起,我们与日本、韩国的学者与教师为尝试建立面向未来的共...
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日"之后的第三天,首届中国·南京国际和平论坛在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日本、菲律宾等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沈阳、长春、石家庄、武汉、长沙等12个国内城市的120多名代表,云集南京,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共有:和平·和谐·和解”的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   和平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警世之作《南京大屠杀》在全球巡展中,观众达到180...
2004年8月8日-8月14日,荣维木、李仲明应韩国纠正历史教科书运动本部邀请,前往韩国参加“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会议”。
  目前,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留学、旅行、文化与学术交流,日中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在扩大和发展,在经济方面,也在渐渐地形成东亚经济圈的基础。21世纪的潮流,正在向以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共同体(或被称为东北亚共同体)的形成的方向发展。   但是,建设一个东北亚诸民族能够和平共存的东亚区域社会的道路并不那么容易。最大的障碍,是日本政府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对...
2005年5月,由中、日、韩三国学者与教师为尝试建立面向未来的共同历史认识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在三国同时出版,在各国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许多人关心地问:为什么要试探建立面向未来的共同历史认识呢?第一,在战争已经结束60年后的今天,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对于东亚国际关系的正常化与向和平的方向发展十分必要与重要。第二,明确历史观与历史认识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首先为历史事实的共有而努力。第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