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 自然辩证法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12 秒)
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3人,其中副教授1人,在读博士1人,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基础扎实、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学思想的有机统一形态。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现由4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教研室主任:智广元;教研室成员:刘霁堂、李开文、杨兴升。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实在论而引发人们对模型理论中同构关系的思考,再到2003年弗伦奇和科斯塔指出模型的表征与现实世界是一种同构或部分同构(结构)的关系。无论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关于模型认识论的回答都指向对同构关系的讨论。
反事实条件句是语义学上理解倾向性的基本方式。刘易斯基于反事实条件句提出倾向性的语义学经典表达式,受到马丁告密倾向性反例的挑战;刘易斯的改进表达式仍然受到伯德解毒剂反例的威胁。系统论和反馈控制器思想将会提供一个新的解决进路。系统的核心要素与核心结构构成了系统的一阶内在属性,是系统因果性的物质性基础,决定了作为二阶属性的倾向性。刺激、反馈控制器、环境、核心要素、核心结构和反应给出了倾向性的反事实条件句...
张华夏(1932-2019),广东东莞人,是与我国的自然辩证法一路相伴成长的著名学者。195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张华夏针对丁肖逵(于光远)的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的论文,细致阐述了他的分析与意见,成篇为商榷文章发表在1957年1月31日出版的《经济研究》上,并引起了于光远先生对他的关注。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涉及一些极为根本的哲学问题,特别关涉到如何理解和评价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以及由此而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等重大问题。针对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讨论中论者们往往将自然辩证法放置在一种类似于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理解,而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中人的对象性活动之意义,本文通过对于诸种肯定或否定自然辩证法的立场的辩驳和对于自然...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正>张华夏(1932-2019),广东东莞人,是与我国的自然辩证法一路相伴成长的著名学者。195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张华夏针对丁肖逵(于光远)的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的论文,细致阐述了他的分析与意见,成篇为商榷文章发表在1957年1月31日出版的《经济研究》上,并引起了于光远先生对他的关注。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承认与接受,尽管围绕着它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少数持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思想对立观点的人,一直以自然辩证法为“关键证据”,认为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僭越”。但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创立“新唯物主义”之初,即已看到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给自然界带来的巨大变革,主张必须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与最新成果,从而“把自觉的辩证法从...
人工智能机器是否具有道德以及是否构成道德主体引发学者思考,这涉及到对于道德主体的界定、对道德主体标准的思考,更涉及到对于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区别的反思,我们在对道德主体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嵌入的人工道德主体进行伦理建构,在智能机器设计之初把善的理念嵌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中,促进与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辩证的解读。从自然的维度看,人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与非人类的生命具有同质性,是“小写”的人,因而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历史的维度看,人是劳动的产物,是对象化活动中的自我生成,是“大写”的人;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场依存性”,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