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哲学 回顾相关记录66条 . 查询时间(0.245 秒)
阳明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三)          2007/12/20
成,若沒有淡泊名利,守一不遷,耐苦耐勞,不急不躁,多年坐冷板凳之效,我以爲是斷斷不可能的。讀完近些年大陸出版的幾部功力深厚的佳作,給人最深的感受也許就在於此,於是心中的積鬱亦隨之煙消雲散。對此,國際著名陽明學專家岡田武彥和荒木見悟教授在給筆者的來函、來電中也曾提到這個問題。借此機會,請允許筆者對寄到我案頭不久的兩本巨構,即吳震的《陽明後學研究》和呂妙芬的《陽明學士人社群》再多囉嗦幾句。可以說我是一...
阳明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四)          2007/12/20
思想》(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東方朔的《劉宗周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等(參見詹海雲、李明輝、蔣秋華:《劉蕺山研究論著目錄》,見《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其豐富之內容完全可以單獨述評。然筆者沒有把這部分內容作爲考察之對象的另一原因,則是考慮到本文的篇幅問題。4劉元卿是耿定向(1524—1596)的弟子,而耿撰有《陸楊學案》,故劉的學案體很有可能是從耿師那裏學來的,此後學案...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二千多年来,儒学一直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结构的形成与构成,与儒学的长期影响与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20世纪,在中华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获得了重识、重构和重新创造与运用这样一种难得的历史机遇。百年之间,中国的知识界、思想界或学术界围绕着孔子、儒家及儒学的命运、发展前景问题展开了持久的、广...
冯友兰在《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中,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代。以孔子、子思、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建于“子学时代”,至董仲舒以后,儒学逐渐取得主流地位,孔子教人的课程“六艺”也相应成为经典。儒家之学,被确定为经学。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君子知在位者之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书,序其志;礼、乐,纯...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复兴的大潮中获得再生并走向现代。1937年沈有鼎在《中国哲学今后的开展》,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之开展》,1948年牟宗三在《鹅湖书院缘起》中,都强调中国进入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民族复兴应该由民族文化复兴为先导,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命运与民族文化的命运血脉相连,息息相关。他们认为如果中华民族不能以儒家思想或民族精神为主体去儒化或汉化西洋文化,则中国将失掉文化上的自主权,而陷...
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经学  回顾  展望       2007/12/7
一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学一直是社会的指导思想,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及后世关于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等等,有关传统的思想文化的陈述都是以经学为纲统合子学的。后世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其影响都是无法与儒家六经相比的。而两千年间的一般知识分子可以不读诸子百家之书,但很少有不学儒家经典的。若一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不包括经学的内容,你能说它是信史吗?即以子学而言,中国思...
本文从对中国儒学史的批判性回顾中,对新世纪的中国儒学发展前景及其理论型态作了创造性的探索。作者认为,从思想史的演变轨迹看,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现代儒学和当代新儒学等六种型态变化。但从其基本思想模式的质的差异而言,则可归纳为三种理论型态:一为“传统型的古代儒学”,即从先秦孔子仁学到清代实学的整个古代儒学,可概括为“仁本礼用”模式的古典儒学。二为“应对型的近现...
这类回顾的惯例是提供一种带注释的文献目录,基本以编年史为序,并夹有重要评论,提出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疑难作为结论,以展望未来走向的鼓励性话语总括全文。在这里,我将颠倒这一顺序,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随后是文献概述。这些问题会使我们迅速把握学者们迄今为止已经完成和尚未完成的工作。反过来,它也为我们的概述提供了必需的视角。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长期考察、爬梳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把握与论证。同时,从“文化自觉”的立场出发,窥测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交融大背景下的未来走向和发展途径。
回顾中国20世纪儒学研究的全过程,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这对于儒学积极参与21世纪的世界文明对话并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新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2006年10月3~7日,由天津市美学学会、南开大学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闻听后为大会欣然题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代表围绕多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的《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的《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传记类著作有刘克敌著的《梁漱溟的最后3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论集有吴光编的《当代儒学的发展方向-——当代儒学国际学术...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