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历史学 学术史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42 秒)
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清史研究百年学术史”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进行了通史研究、经济·社会史研究、法律·疆域·舆图研...
2014年12月13至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清史研究百年学术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海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五十余名学者,《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术研究一直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最初是从文物的清理点查与文献档案的整理刊布开始的。经过几代故宫人的孜孜以求,前后相继,故宫学人在金石铭刻、古陶瓷、古书画、古建筑、文献档案、明清历史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产生了马衡、沈尹默、唐兰、陈万里、徐邦达、单士元、朱家溍等大家,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
金毓黻是我国东北史学著名学者,其《静晤室日记》系重要学术史料,但此前缺乏专门研究。日前,黑龙江大学教授霍明琨的专著《东北史学巨擘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研究》出版,将有关研究向前推进。
2013年10月27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汉语学术集大成之作《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学术界曾掀起一场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这场运动最初由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几位学者所发动,但很快便波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台湾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学术运动。由这场运动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学术论题,30多年来也一直是台湾学术界不断探索、讨论和争执的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以“中国化”为目标的学术运动,后来在台湾社会各种政治与意识形态力量的强势介入下,又...
海外中国学研究这块,我们华东师大目前集中在对美国方面的研究,偏重从历史学这个学科的角度去研究美国中国学的发展史。海外中国学涉及多个学科,某一个单位或个人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只能从一个一个的学科来具体突破、探索,只有将各个学科的成果集中起来,才能够了解海外各个国家中国学研究的全貌。因为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平时的读书也主要是围绕美国中国学这个领域,由此进行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以吴晗等为首的“史学研究会”曾一度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史坛,在本土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程中扮演了一个积极角色。它将社会经济史设定为研究重心,尤其注意从社会、经济方面解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它奉行民间本位的治史立场,关注基层社会和普通人物的历史境况,并采取通俗化的表述策略;它遵循实证与诠释并重的致知取向,兼顾史料与史观;它主张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借取理论和方法阐释中国历史,使史...
学术史研究重在积累     学术史  研究  积累       2010/11/5
近年来,关注近代学术史的人渐渐增多,已有一些著作出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关注文化史,到今天关注学术史,有其逻辑的必然性。梁任公曾说,学术乃文化之核心。当年人们关注文化问题,是多年激烈的政治动荡之后的反省有以促成之;而今日之关注学术史,则又是多年的文化热之后的反思有以促成之。但无论是文化史 ,还是学术史,都是极大极难的题目,必须有充分的积累做基础,才比较易于着手。
此次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全集》,是迄今最完整、同时在编纂质量上也达到较高水平的王国维著述总集,是王国维学术遗产整理和王国维研究的新成果。整个《全集》编纂过程,若从资料收集及相关准备工作算起,耗时逾30年,凝聚了几乎三代学者的心血。1996年《全集》工作重新启动后,王元化、傅璇琮、李学勤、裘锡圭先生等许多前辈学者对《全集》工作给予了宝贵支持和指导,对《全集》工作达到高水平起...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越来越多。除了研究自然科学的之外,搞人文社科的有相当比例的人数进入到“亚洲研究”(Asian Studies)领域。这一专业在美国特别兴盛,无论是规模、资源,还是奖学金与从业人员数,其他西方国家的相关专业都望尘莫及。20多年来,大陆背景的学者渐渐成为这个学科的中间力量,在美国“亚洲研究”领域风头正劲的学者,不少是当年从大陆出来留学的后起之秀,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
从宏观上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史,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变化过程。首先是西方学术的冲击,中国学人作出过激的反应,用学术的现代化或西方化来否定本民族学术传统。然后在民族的危机感和自信心的双重作用下,又出现呼吁学术的本土化的趋向。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西学、恢复旧学。达到这样一种比较理性的认识,其实经历了几代学者的长期探索,其中就包括陈寅恪(1890—1969)...
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目     书目  学术史研究  清代       2008/3/17
B 白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包世臣:《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书社,1991鲍国顺:《戴东原著作考述》,《孔孟学报》第59-60期,1990鲍国顺:《戴震与段玉裁的师弟情谊与学术关系》,《中山人文学报》第1期,1993 《北京大学日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
进化史观的传播,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二十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历史编撰学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象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章太炎的《清儒》、《学隐》、《学变》等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既继承又超越了传统考据学的“新历史考证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一起,并称中国20世纪史学的两大主流学派,它们的成就构成中国20世纪史学两项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新历史考证学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是20世纪史学史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对新历史考据学形成 条件、学术内涵、时代特征、历史地位等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最近,陈其泰主编的《20世纪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