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历史学 20世纪相关记录163条 . 查询时间(0.139 秒)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
《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上、中、下) 《历史研究》编辑部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 目 录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林甘泉/l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戴 逸/33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林被甸 董正华/50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于 沛/84 二十世纪的中国政...
2006年6月10-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举办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以及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约3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的基本成就、理论及其方法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深入开展海外中国学研究...
中国中西史学比较,既是史学学科发展的结果;又是学术界在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下,对中西文化比较的具体与深入。这一工作,自20世纪初以来,就断断续续有人做了[①]。80年代以后,比较中西史学成为史学界的热点之一,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降温,近年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里依据已经读到的材料[②],对近20年的国内[③]中西史学比较的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不妥与遗漏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教正。 一、中西史家...
第三节 20世纪简帛学演进的阶段及其主要特点1901年2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在新疆尼雅故城发现一批汉晋木简和残纸,揭开了20世纪简牍和帛书出土和研究的序幕。此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日本大谷考察团的橘瑞超等人先后到新疆、甘肃等地的尼雅、楼兰、敦煌进行考古调查,相继又发现数量巨大的汉晋木简和文书,这就是20世纪初年震惊世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成就辉煌,名家辈出,研究方法多样而新颖,发展阶段清楚,高峰迭现。本书系首次对于这一重要学术领域作系统的梳理、深层次的开掘,并从中西学术交流的高度予以科学的说明和理论的总结,标志着对20世纪学术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作者认真地紬绎了数以百计的有关20世纪考证学者有价值的论著,重新审视了大量的有关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2...
一、清人对考据的批评 据《辞海》“考据”条,考据或称考证,是“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按前人的看法,系统的考证之学源自宋人(张之洞《轩语·语学》:“考证校勘之学,乃宋祁、曾巩、沈括、洪迈、郑樵、王应麟开其端。”),而大兴于清代。尤其是清乾隆、嘉庆时代,各家辈出,著作丰富,学者们在文字、训诂、校勘、辑佚、辨伪、证误等各个方...
三、多学科聚焦视点下的"后现代"修辞   1、从文学的"后现代"争辩到史学的"后现代"叙事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文学界是借助"东方主义"叙事获得"后现代"话语表述的优先权的。其论说焦点始终定位在如何区分西方对东方民族的"他者化"想象,以及中国思想界如何设计出可以替换此种想象的各式"民族主义想象"。所以文学界发生的各种所谓"后现代"论说,大都关注的是中国与西方在互动过程中的跨文化临界状态,基本...
二、中国何以不能出现真正的"保守主义"   1、中国"后学"的深层焦虑:对"保守"思潮的欲拒还迎   若论源起背景,中国"后现代"思潮的出现,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激进"文化热"的退潮直接相关。在整个"文化热"的氛围中,虽然反传统的舆论基调一直居于主导位置,并且与中国现代化论辩的总体思路相配合,但对传统价值的依恋与阐扬一直作为一股暗潮在悄悄涌动。如林毓生所竭力推行的哈耶克式"保守主义"思潮与杜维明倡扬...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学界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似成蔚然大观之势,但实际上当中国后学的始作俑者从西方现代理论自我反省的边缘地带获得沟通两个世界的合法通行证时,却抛弃了后现代理论本应具备的有效反思能力;其后风行于中国大陆学界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不但在西方的各色殖民话语面前显得身份暧昧,又与中国自身文化脉络中的种种遗绪纠葛不清,同时还不知不觉地承担着在中国将现代化叙事进行到底的...
[摘 要] 唱片和留声机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上海,旋即作为会唱戏的机器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关注。最初的唱片全为外国制作,直至1917年百代公司自产唱片。30年代,上海逐渐发展为中国唱片业的中心。唱片与新兴的电台广播、有声电影等结合在一起,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一种生活标志。
[作者简介] 张侃,男,1972年生,浙江温州人,1996年于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2001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分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外债管理制度的近代化与本土化(1853—1949)》等。撰有《中央苏区财政经济史》、《北洋政府时期外债与封建复辟》、《南京政府时期外债与官僚资本》、《厦门与台湾关系...
2006年6月10—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举办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以及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围绕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的基本成就、理论及其方法展开热烈讨论...
之误”(《荀子译注·附录》,第692页)。笔者认为张觉的意见有道理。从文字来看,浙北本的错误更少。其残缺部分可据《古逸丛书》本补足。因此,校勘《荀子》,以浙北本为底本当更嘉。(此处文字有缺失)骆瑞鹤的《荀子补正》(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是一部类似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杂志》的著作。该书对《荀子》32篇及其各家之说进行补正校释,共有箚记285条。其体例为:先以大字顶格列出正文,再另起一行...
“宋台州本”校改的,反而据后世第二手资料校改了。从梁书校语可以看到,梁竟不知久保爱所谓“宋本”即“宋台州本”。如果梁真正“取宋台州本……及日本《荀子增注》各详校一过”,那会不明了其间的关系呢?所以,梁即使用古逸丛书本作了校对,其工作也是很粗疏的。《简释》据明世德堂本校改文字仅3处,却有1处误校。有许多可以据世德堂本校改的,也反而据后世第二手数据进行校改。梁之校改,除利用《集解》外,以利用《增注》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