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史学理论相关记录791条 . 查询时间(0.319 秒)
徐命膺是朝鲜王朝英祖、正祖时代的史学家,具有良好的史学和兵学素养。徐命膺不仅在史学著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在史学编纂理念创建方面独出机抒。徐命膺创建的史学编纂理念主旨是:著史者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个性素养”——“智”“道”“明”,而且还需具备相应的“编纂素养”。徐命膺从三个方面对其史学“编纂素养”进行阐述。一是要有“史气”,如同孟子的主张,具有浩然之气;二是要有“史体”,如同周公的主张,确定治国施...
1982年,任教于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的印度历史学家拉纳吉特•古哈主编的《庶民研究》第一卷出版,标志着后来蜚声世界的“庶民研究学派”(Subaltern Studies School)正式登上国际史坛。此后,《庶民研究》连续出版12卷,直至2005年宣告结束。实际上,《庶民研究》尚在陆续出版之际,其影响就已经超出了印度,在世界范围得到传播。
文明史比较是历史比较中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尽管“开化”“文明化”等词语在16、17世纪已经不难见到,但作为名词的“文明”直到1766年才首次出现在印刷物中。“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启蒙思想家关注作为单数的人类文明,力图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19世纪出现了复数的文明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各种文明成为研究和比较的对象。20世纪上半叶以降,探讨各文明共...
杨艳秋,现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挂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
俞金尧,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科专业:世界史,研究方向为西欧近代经济社会史,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
世界史作为一个探究人类社会历史演化的过程、脉络与趋向的专业学科,反映了研究者对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表现为各种群体组织形式和相应的社会形态,几千年来,既在时间中生发,又在空间中发生。
学术如剑术,内功是基础,方法只不过是招式,所有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深厚的学术功力基础之上的招式呈现。历史研究有三大支柱:史实、史料、语言。史实需要辨析,史料需要解析,语言则包括资料语言与工具语言。优秀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宏观的视野、中观的选题、微观的研究。
社会历史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发展的,其中有“常”有“变”,既有“常中求变”,亦有“变中求常”,表现为二者的辩证发展。社会变迁是“常”与“变”的总相,也是其转换的枢机,因此“通古今之变”成为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每当社会变迁开始萌动与发展时,人们就会思考“常”为何“变”、如何“变”,身处其中又当如何应对与自处,这些思考就形成了各种历史思潮。
在人类社会的政治史、社会文化史上,在一定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的积累下,常常会出现一种“思潮”,即群体性的思想、认识、价值观、诉求和呼吁的潮流,涌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对历史的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性质和形成机制,是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中国,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动和发挥显著的作用,主要是近现代时期的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新史学蓬勃发展,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逐渐摆脱传统史学的困境,并孕育着新方法与新目标。其中,以英国学者约翰·波考克、约翰·达恩和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他们主张用历史语境法研究政治思想史,以达到对过去历史的准确认知。
董立河,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所副所长、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西方史学理论或历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张昭军,山东省淄博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聘用研究员,2013年秋学期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秋学期中国台湾大学访问教授,2019年7-8月日本东北大学访问教授,2021...
顾颉刚出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所)历史组主任后,一方面为充实历史组的学科建设而广泛聘请人才,申请中英庚款资助并开展学术调查,创办刊物发表学术成果,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另一方面推进北平志的编纂,从各专史材料的整理和研究入手为中国通史撰述作准备,为史学研究会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突破了其地方史学研究的局限,提升了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影响力。
本书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史学是如何进行的,史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史学研究及其成果,如何看待史学价值等诸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实证主义史观的有关史学本体论的观点。本书的目的重在“破”,希望通过对历史学本质的分析来认清我们头脑中牢固的传统史学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叙述体系,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式,突破观念禁锢,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历史研究,看待中国当代历史学与考古学。
王邵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办公电话:0431-85099418,办公地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楼219室,电子邮件:wangsl431@nenu.edu.c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