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相关记录11594条 . 查询时间(0.403 秒)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简称“思政所”)负责全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医学伦理学”等公共基础课建设;负责20余门思政专业课程建设;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工作。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
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7月。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助理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部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雅斯贝尔斯哲学向来被定为“存在主义”,近些年其“世界哲学”得到关注。本书突出雅斯贝尔斯“哲学信仰”思想,并认为“哲学信仰”是雅氏全部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社会加速批判是当代西方左翼反思资本主义体系的新视角,其试图从加速问题切入探究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结构性运作,从生存论和本体论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加速进程及其后果,不同程度地丰富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的理解。然而,竞速学的技术竞速逻辑实则是一种“速度达尔文主义”;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主张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与世界双向链接关系的“共鸣式”方案,实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加速现状的妥协;当代左翼加速主义提出的加快技术...
雅斯贝尔斯哲学向来被定为“存在主义”,近些年其“世界哲学”得到关注。本书突出雅斯贝尔斯“哲学信仰”思想,并认为“哲学信仰”是雅氏全部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本书梳理、阐明哲学信仰的提出背景、基石、“对象”、方法、性质、视域等基本理论,进而,以雅斯贝尔斯哲学信仰为基础,力图揭示哲学信仰具有的普遍沟通意义,“哲学信仰可用于世界范围内的交往,这种交往问及在当今已变得登峰造极的生存性不安”。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科学阐述了“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并具备多种发展潜能的复合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农业科技”、“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与政策”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个方向。研究优势和特色为马克思主义与“三农”问题。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以...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既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精神,又是运用历史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部成立于200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在整合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正式组建于2007年9月,其前身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下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组。
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有关概念、范畴以及各种原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么精致”,“这个技术在那时是很先进的”,“真漂亮!制作工艺太精湛了”……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西方主导下全球化帝国式秩序以技术—文化霸权为突出表现,具有强制性、剥夺性、等级化等特征。知识被吸收到资本中而自身也具有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技术—文化帝国之权力架构的底层逻辑就在于“知识—资本”的“物神形态”,即两者互相喂养、循环壮大的权力动能装置,牵制着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围绕它来运转,由此形成服务于前者的全球知识规划,以知识为战略工具构建起国际性知识治理体系。遵循“知缘战略”的权力运用,不断加剧着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