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历史学 当代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0.486 秒)
由郝春文教授主持撰写的《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作为“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了,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敦煌学学术史专著。通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作者对中国敦煌学史提出了新的分期,即将1909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定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敦煌学的兴起及其研究领域的拓宽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俄罗斯史学也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急剧变化的过程。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史学发展变化的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对近30年俄罗斯史学在困境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的复杂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对于国内学界了解俄罗斯史学发声的明显变化、研判其未来走向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俄罗斯史学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对于我国世界史学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陈云纪念馆等单位,拟于2021年6月5日—6日在甘肃省玉门市联合举办第十五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建党百年与陈云。
以全球史观为主旨的全球通史编纂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达至繁盛。本文选取了四本各具特色并深具影响的西方此类教材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它们建立在一系列独特的理论与方法之上,如超越民族与地域界限而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跨文化互动的理论、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等。不过,西方的全球通史编纂的具体实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过分强调跨文化互动理论的作用,忽视了对各文明的内部...
2020年12月5—6日,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持召开“当代中国史研究京师论坛——2020年年会”,论坛主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历史,总结历史经...
“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详今略古”,是中国史学的重要思想;回应国家与社会关切,是中国史学之使命。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环保历史实践是中国环保事业进一步前行的基础,也给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留下了宝贵且丰富的史学资源。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新的时代要求。作为中国史学研究者,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推进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我...
2020年11月15日,《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郝春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主持。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王瑞芳、青年教师贺怀锴在权威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3期)同期发表专题论文。王瑞芳教授在《寓教于乐:苏联电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生活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观看苏联电影是中国民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受到广泛欢迎,同时苏联电影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可以使民众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而得到党和政府的提倡。通过放映苏联电影,展现了苏联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和社会主...
在20世纪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情感因被视为理性的对立物而受到史学家的冷落,他们将情感史归纳为人类用理性约束激情的历史,形成了以“文明化”为主旨的情感史观。20世纪下半叶,在心态史、心理史等史学潮流和多学科交叉的共同推动下,史学家开始将包括情感在内的心理因素作为观察、分析和阐释历史的维度。世纪之交,雷迪和罗森维恩等人通过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为情感史研究提供了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新...
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召开的“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国际历史理论网络”的第一次大会。“国际历史理论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Theory of History,INTH)2012年由根特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成立,该组织虽然新成立不久,但发展势头强劲,聚集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专家...
中国当代社会史,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近些年来,在社会史研究勃兴的潮流中,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愈来愈多的学人把空间维度放在其学术视野的首要地位,认为地方史在社会史研究中最为重要,以至于出现了“以甲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乙县为例”、“某某制度在丙地”等以地域界分为特征的论文写作模式。这一模式已经生产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成果中占比较大的一个集群。这类学术成果的累积,虽然“还...
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悠久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和认知思维方式凝聚了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智慧探索,在鲜明的民族特色中蕴含着相对的恒久价值和普遍意义。
技术文明的发展正不断更新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身处现代世界,琳琅满目的物质资源、快节奏的社会运行节奏、不断更迭的媒介信息已经悄然介入人们的日常,甚至成为架构城市民众工作、生活的主导元素。当代人身处其中,安享着技术的便利,也付出了被技术挤压生活空间的代价。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甚至很难忆起中国传统的生活是与田园物候、天地周转相联系;中国传统的处世态度,是对于四季有序、万物有时的顺应与在此基础之上的勤勉。而...
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
新时期以来的史学发展以“新史学”话语来诠释自己的时代价值,其成就之一就是社会史或者新社会史的兴起。在将近40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史在不断拓展领域和跨学科延展中保持持久昌盛的基本态势,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史学的面貌。当然,如果从更为严格的角度来评鉴的话,也不得不承认,新史学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社会学化、区域化取向以及刻意求新的风尚,等等。在未来新时代历史学构建的进程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