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哲学 孔子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035 秒)
孔子如此坚持礼的原则,如此拘于琐碎小节,他是不是太迂腐、太死搬硬套呢?从另一些史料记载来看,孔子的回归周礼,其实也有应时制宜、通达权变的一面。《论语·子罕》篇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都用丝线制作,这样更省俭一些。孔子赞成大家的做法。臣与君行礼,先在堂下磕头,升堂之后再磕头,这是合乎...
孔子用直与不直作为尺子,衡量一个人距离“仁”的远近的思想,上承《周易》,也与老聃的思想有关系。《周易·坤》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认为具备了直率、方正、宽容这三种品质,即便不用学习也能畅通无滞。在这三种品质中,直居首位,可见“直”于人的道德修养何等重要。“刚毅”之所以能“近仁”,是因为无私欲;若有私欲,如其学生申桭,“焉得刚?”这一思想,又与老聃的“无欲则刚”思想完全一致。“巧言令色...
孔子用“好色”喻“好德”,其意之深,也可从他晚年修订《诗经》,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周南·关雎》一诗列为三百首诗之首的安排中感觉得出来。在《关雎》中,那位“好色”的君子,对淑女的思慕与渴望,从“君子好逑”,进而“寤寐求之”,乃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的境地。君子对“德”的思慕与追求,也应当达到“寤寐求之”乃至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境界。孔子曾问儿子伯鱼是否读过《周南》、《召南》两组诗,并...
注释:(1)《老子·三十八章》。(2)、(3)、(6)、(7)、(9)、(33)、(52)《论语·八佾》。(4)、(14)、(49)、(50)《论语·述而》。(5)、(53)、(56)、(61)《论语·为政》。(8)、(10)、(27)、(28)、(40)、(51)、(54)《论语·雍也》。(11)、(12)、(59)《论语·先进》。(13)、(37)《论语·乡党》。(15)、(18)、(34)《...
尊敬的各位學者、各位朋友:  聖人孔子之降世,是我中華民族之大幸。孔子思想的光輝,超越時空,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對人類精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孔聖人誕生2555年後的今天,當是舉國歡慶的大慶之日,全國各地都應隆重紀念孔子,緬懷孔子的偉大功績,再次重溫孔子的教誨。本人有機會與各位在一起,共同討論儒學與當代文明這一課題,共同領悟孔子儒家的思想真諦,心中感到萬分高興!...
孔教成爲中華民族的主體宗教也是中華民族長期選擇的結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個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宗教的自由。孔教在世界各國及國內人民已是一種信仰,就已經合法地存在著了。按照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應當恢復孔教的宗教組織,並將儒家祠廟作爲宗教活動場所,保護孔教的正常的宗教活動。  鄧小平先生主張建設有中國特色...
上承中唐古文运动中坚韩退之(愈)、李习之(翱)所初步揭开的更新、复兴儒学思潮之序幕,一种不为经典文本本身所囿限,而能借创造性诠释之、转化之,从而全面突破并实质性地超越汉唐经典注疏之学而深入到心性义理之精微层的崭新儒学形态-理学,于北宋中叶兴起。为这一儒学形态的形成,被称为“北宋五子”的邵康节、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与程伊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正是他们,一改汉唐之儒偏重以礼乐为代表的先王之教...
(三)“造位天德,成性跻圣”:张横渠的理解  张横渠识见的根柢仍在乎《易》。他在天道性命相贯通的理念下,以彻然德性化的理解视野解读《易》,确立了德性灌注一切的易学观和德性优先的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他力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正蒙·大易篇》),而以德诠释《易》之时位,主张从人文德性出发,因顺《易》卦爻所符示的天道性命之理与正大时位意涵,化天德为己德,或升己德为天德,从而与时无隔以偕行,...
孔子论“仁”及其现实意义(一)     孔子       2007/12/19
在中国古籍《尚书》、《诗经》中,虽出现过“仁”字,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美德,如《诗经•齐风》所云“其人美且仁”等,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随着西周末年人本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从宗天神学中发现了“人”,孔子才把“仁”上升到哲学高度,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它标志着从殷周的宗天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仁”的狭义性  据有人统计,“仁”字...
孔子论“仁”及其现实意义(二)     孔子       2007/12/19
#8226;学而》)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孝悌之道所以是“仁之本”,因为一个人如果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对与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无仁爱之心,那么又怎能以仁爱之心去爱他人?认为“爱人”应从“孝悌”开始,再把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广到社会上,方可做到“泛爱众”。孔子在讲完“弟子入则孝,出则第”之后,马上就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释奠制度与孔子崇拜(一)     孔子       2007/12/19
[摘要]释奠最早见于汉代的《礼记》,是指在学宫中举行的祭祀“先圣先师”或“先老”的一种仪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确立。唐宋时期有所发展。明清时期释奠制度几经改革,最后成了孔子祭祀的专称。  [关键词]释奠释菜祭孔祀典  “释奠”一词原出自《礼记》,是指在学宫中举行的祭祀“先圣先师”或“先老”的一种仪式。魏晋时期太子每通一经之后的祭祀,以及太学开学时的祭祀对象开始集中转向儒家先圣先贤。唐宋时期州县学宫...
释奠制度与孔子崇拜(二)     孔子       2007/12/19
师。期间有争议和反复。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由面西坐,改为面南。增亚圣颜子为兖公,其他十哲为侯。又赠曾参、颛孙师等六十七人皆为伯。至此十哲、二十二贤、七十子等名号开始出现,圣、哲、先贤、先儒等神主级别也基本确立。其三,唐代释奠多有讲论的内容。初期的讲论多是汇集佛、儒、道三家相互争论,学术气氛浓厚。唐武德七年(624)春二月丁巳,唐高祖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门有学业者,...
释奠制度与孔子崇拜(三)     孔子       2007/12/19
凛乎斧钺矣。夫黜汉者所以尊宋,而不知陷宋儒于背本也。令训诂之学不传,即明如二程朱子,亦何所自而释其义乎。”  明时经筵制度的形式逐渐完备,嘉庆孔子祀典改革增加了经筵释奠一项。祀圣师于文华殿。其制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皆南面,周公、孔子东西相向。经筵前一日、帝亲至祭,服皮弁,行释奠礼。朔、望具酒果,帝服黄袍行礼,间遣辅臣及大臣代。清康熙年间专建传心殿,以伏羲、神农、黄帝为“皇师”,尧、舜...
康德曾从哲学的层面提出了如下四个问题:“我可以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以及“人是什么?”Kant:Logic,DoverPublications,Inc.,1988,p29(参见康德:《逻辑学讲义》,商务印书馆,1991,第15页)。这一问题系列既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又以人自身之“在”为指向。儒学固然没有以康德的方式提出如上问题,但人的存在同样构成了其思考的中心。与康德以...
点得到了更明确地表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隐者虽存在于社会之中,但却试图从社会伦理责任中解脱出来,这种仅仅追求个人的洁身自好而悬置社会伦理责任的趋向,显然未能注意到伦理关系对于人之“在”的内在意义。通过对伦理职责与伦理关系的如上强调,儒家同时肯定了人是伦理的存在。伦理的规定与人化(文明化)、理性化等向度,更多地体现了人的“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