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哲学 孔子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053 秒)
孔子学《易》考论     孔子         2009/1/8
孔子是否对《周易》曾有精深研究?本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称,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尤其是被公认的最可靠的孔子文献《论语》亦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但是,《论语》此处有异读。陆德明《经典释文·论语音义》说:“《...
人们生活的场域可分为哲学和政治两大基本区域。因此,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博弈史。历史表明,政治哲学表现为哲学和政治之间的错位关系。东西方哲学和政治之间错位关系表现形式不同;以苏格拉底为例,西方政治哲学的错位关系表现为政治对哲学的僭越,故其任务是为哲学辩护;以孔子为例,中国政治哲学的错位关系体现为哲学对政治的代庖,故其任务是为政治回护。鉴于东西方政治哲学的各自缺陷,未来政治哲学的发展应...
[明清]近代日本的孔子     近代日本  孔子观  兴亚  脱亚       2008/11/20
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的确可以看成是一段“兴亚”与“脱亚”相互交织的历史。(1)孔子这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圣贤,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亚洲特别是东亚曾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兴亚与脱亚的历史波涛中,日本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位曾有过“浮海之叹”的孔子的呢?那些波光剑影仿佛都映上了孔子的脸庞,并幻化出种种不同的孔子形象。每念及此总不由得使人感叹历史的沧桑。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我国古代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仁”,认为“仁”者的本质是爱人,特别是宋明儒学强化了这种观点。不过,笔者认为,除了伦理含义外,“仁”还具有更深层的政治含义。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出的,“仁”的观点不只为了规范人民的道德行为,更要为治平天下提供理论基础,虽然“仁”有“...
孔子的天道观主要反映在《易传》和《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等文献。本文主要以后者为主,来考察孔子的阴阳五行观,因为此篇的主体部分正是曾子引述孔子的言论。
本文以冯友兰不同时期的孔子观为例,探讨儒学在近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在儒学逐渐滑落的近代,冯先生对孔子进行了理性公允的评价。在孔子儒家的地位每况愈下的五六十年代,冯先生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孔子儒学作一些辩护。文革时期,孔子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冯先生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之论。文革结束后,孔子儒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冯先生也对自己的孔子观作了反思与总结。冯先生孔子观的变迁正代表了儒学在近现代中国走过的这样...
关于孔子“正名”,胡适诠释为“以名正名”,冯友兰诠释为“以名正实”。本文认为冯先生的诠释是符合孔子原义的。但不管是胡先生还是冯先生,都仅仅局限于西方哲学的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立场。从理论上讲,孔子“正名”中所涉及的名实关系根本不属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领域,而是属于鄙人所谓实学的领域。“正名”方法虽然不能作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但却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从实际上看,“正名”所涉及的问题也就是...
“礼”的涵义多种多样,根据陈来的分类,可以分为礼义(ethical principle)、礼乐(culture)、礼仪(rite and ceremony)、礼俗(courtesy and etiquette)、礼制(institution)、礼教(code)几种。[①]在这里,题中的“礼制”就并不仅仅取institution这一涵义,毋宁说它恰恰包涵了这多层意思,但主要是从秩序的角度来分析。对于...
 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纠葛之中。在克服“情本体”内在的短板基础上,笔者提出“情理”论。本文首先从发生学的维度来解读“情理”,认为“情理”的渊薮是巫术性情绪、祭祀性情感。其次,从“情理”的维度,具体阐述孔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傲、简而无虐,是《尧典》提出的人格培养目标,是古代的理想人格。从《诗经》的“不刚不柔”到老子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中庸》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荀子的“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古代思想家对这种人格做了许多表述与阐释。孔子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人格,他既有直、刚的一面,又有柔、温的一面;他这种刚柔有致的人格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今天的教育首先要树立完美的人格理想,要传承、...
孔子与杜威的际遇看“国学”     孔子  杜威  际遇  国学       2010/12/2
孔子是中国古代圣人,杜威是美国现代哲学家,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看,二者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思想却往往能穿越时空的悬隔,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起意义的关联。1919年10月20日是旅华中的杜威六十岁生日,蔡元培在杜威生日晚宴上,即以“孔子与杜威”为题发表贺词。蔡氏之所以将二人并举,不仅认为杜威恰与孔子是同月同日生,更是由于他发现孔子与杜威思想之间有着某种相似性与契合点。无独有偶,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学课件:第二讲:孔子
孔子经济伦理思想探微     孔子  经济伦理  德政仁治       2008/7/17
孔子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其积极入世的参政情怀和济世抱负决定了他必然关注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从其言行中不难发现其经济伦理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鄙视体力劳动和“富而可求、富国教民”的生产劳动伦理观;贸易自由、“信”以生利的交换伦理观;依“名”配财、“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伦理观;“戒奢尚俭”的消费伦理观等内容,这些观点对后世的经济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在吐蕃     孔子思想  吐蕃       2008/5/6
孔子是我国也是古代东方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亦即儒家思想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传播到古代中央王朝的周邻政权以及国外,对一些地方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孔子思想对吐蕃的传播和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孔子的终极关怀     孔子       2008/1/19
孔子的终极关怀 我国伟大的哲学著作《庄子》和《列子》二书中都记载了下面这样了则故事。中国式的“终极关怀”,比起“与主同行”、“永升净土”这类西方和印度式的“雄心勃勃”的终极关怀来,在超脱、圆融与透彻方面自然更进一步。 ——川流 孔子在卫国的路上, 看到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田里捡拾稻穗, 一面工作一面唱着歌。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