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哲学 人性相关记录943条 . 查询时间(1.662 秒)
2021年6月5日至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逻辑词汇的历史演进与哲学问题研究”开题暨“逻辑常项与意义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冯棉、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任晓明、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翟锦程、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宁莉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以及课题组成员代表出席会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朱承教授主持开题论证会。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唯一系统解读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的著作。贯穿该著的中心线索恰恰在于,恩格斯通过着重探赜以“逻辑在先”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其理论顶峰也即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在呈现黑格尔辩证法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又指出其出现内在矛盾的必然性,特别是费尔巴哈以“感性在先”取代“逻辑在先”依然陷入抽象形而上学思维的深层根源,进而全面揭示“在劳...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系列理论成果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上,正确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对重要关系,实现二者具体的、历史的、实际的统一,是我们党理论上愈益成熟、政治上更加强大、实践上不断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
政治领域的权力是工具和手段,对它的运用只有合乎和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和意愿才是正当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儒家的“民本论”,主要是指在政治工具中何者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指政治和权力的目的为何的问题。政治和权力的目的在儒家那里是用合乎“民意”和“民心”来表达和论说的。儒家对为什么建立政治权力和设立君王,权力运用为什么要合乎民意和民心,民意、天意和君意三者为什么是协同,民意和民心都由什么构成,政治责任和后果由谁承...
一种阐释活动成为公共阐释的关键在于具有可公度性。文学阐释具有公度性“基因”: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澄明性特征;就其过程而言,它立足文本展开剖析,具有客观性;就其功用而言,它搭建了交流平台,具有认识价值和现实介入功能。当前文学阐释公度性缺失固然与文本审美特质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阐释方法失范。
2021年3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讲师王丁应邀做客“庆祝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一朱雀专家论坛”,以“自然、知识与理性-德国唯心论的三次内部爆炸'与演进"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主持。王丁老师指出,我们以往受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影响,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呈现为一条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直线进路,而德国唯心论的展开与其说呈现为一条单向...
与其他绝大部分政治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由以形成的一个最根本原则,是历史性原则。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深刻性和思想活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由历史性原则所铸就的。要全面理解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性原则,我们尤其需要看到三点: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规范论基础的证成,有赖于对现实历史的深刻考察;二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性原则,是随着马克思对历史的发现和揭示而得到昭显的;三是在马克思对未来“新政治”的规范性建...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对象性”美学向“非对象性”美学的变革势在必行。“非对象性”美学不仅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哲学中有其根基,而且可以在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找到依据,并且当代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审美实践活动基...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在于打破“概念短缺”的困局,提升概念供给能力,打造标识性的哲学概念。哲学理论与哲学概念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相关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概念更迭的历史,是不断赋予既有概念以时代性内涵以及适时提出并打造标识性概念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哲学研究中自觉地以学术的方式实质性地介入中国现实问题,赋予既有概念...
卢卡奇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写于1919年3月。在这篇文章中,卢卡奇分析了当时的庸俗唯物主义和马赫主义走向教条主义的方法论缺陷,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具体性。卢卡奇认为,庸俗唯物主义和马赫主义的方法论有两个根本的缺陷:其一,把方法与现实、思想与存在分离开来,背离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本质:改变世界;其二,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对抗性质,把马克思...
2020年12月17-20日,由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逻辑学中心”)组织的第二届“清华逻辑,语言和意义—语言和逻辑中的单调性”国际研讨会在线召开。来自美国、瑞典、荷兰、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百余人跨越不同的时区和地区共同参与了为期四天的线上会议。
复旦大学批判性思维与论证问题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批判性思维与论证问题课件 第11-13章。
复旦大学批判性思维与论证问题课件 第9-10章。
复旦大学批判性思维与论证问题课件 第7-8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