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 老子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0.016 秒)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存有、活动,以至于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的无善无恶的自然之意;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至善的状态,一种仁德、礼敬且大美无华的状态的自然之意。这样的不同可以分别被归...
从《庄子·齐物论》中的三问三不知到《庄子·应帝王》中的四问四不知,无疑都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主义倾向。考察庄子思想的理论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怀疑主义认识论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事实上应该有一个思想上的酝酿过程,主要由老子的“不知”思想发展而来。老子的“不知”思想为其提供了基本的语词、内容、范式,本身已经具有了一种怀疑倾向。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于诸多方面将这种怀疑意识推向极端,使之正式...
本文的副标题实际上是奥托?珀格勒尔(Otto P?ggeler)教授一篇文章的主标题。在1999年出版的《现象学研究》(德文)特刊上,载有珀格勒尔的这篇文章:“再谈海德格尔与老子”。珀格勒尔以前写过一篇,叫“东西方对话:海德格尔与老子”。[2]所以现在是再谈。这是一个老旧的话题了。你要再谈,未必出得了新意。毕竟就是这么个题目。海德格尔在哪里引用过老子的话,在哪里论说了汉语思想中的“道”,诸如此类,...
老子的治世思想     老子  治世思想         2014/1/8
老子的哲学思考,从天道问题讲起,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道问题上。他提出“道”的观念,有现实的针对性,那就是要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老子提出的治世之道,有三个要点: 一、“为腹不为目”的圣人人格。老子关于圣人的说法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并作焉而不为始。”(第二章)“圣人为腹不为目。”(第十二章)他心目中的圣人,显然有别于儒家心目中的圣人。儒家推崇的圣人,着眼于“迹”,着眼于“为目...
«老子»第38章中的“道、德、仁、义、礼”可演绎为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与之相对应的“意素核” 也可作同样的等级排序.排除不同意素,相对应的现代的目的价值的“意素核”也可形成现代法之“目的价值 等级”:自然法←自由←博爱←正义←功利(自由特指老子式的自由).在无根的现代性中,此现代的“目的价 值等级”可作为法治的整体目的,为现实中无法解决的法律价值冲突提供参考.
“道”是老子及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论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核心和逻辑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对道的规定性和实质的把握,就必然成为正确理解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关键性环节。经过长期的初步的研究,笔者对老子“道”的规定性作了这样的概括:“道”是既超越又内在于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的形而上的存在本体和价值本体,它的实质是天地万物最本质的共相,集中表现为矛盾法则或对立统一规律,对立面的协调、和谐或转化是其落脚点,自然...
老子告诉我们,“道”也许能包含一切规律。我们现在只知道一点点规律,但远远没有掌握全部规律。全部规律也许是永远没有办法全部掌握的。
老子的"无为"     老子  无为  研究       2013/12/11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体。“无为”者、“无为”的主体不同,“无为”也即“不为”的具体涵义是...
老子的生命哲学思想     老子  生命  哲学  思想       2014/1/8
老子的思想中首先关注的就是强者与弱者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许多地方得到印证。在第五章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这里,天地与万物,圣人与百姓,很明显应该是强者与弱者的关系。而在第三十七章中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与万物的关系也应该是强者与弱者的关系。在六十一章中,对强者与弱者的关系的探讨就更加明朗化了,其中提到说:“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
介绍并剖析了三位汉学家对《老子》的比喻性阐释,得出了三者在否定“自我”意识,强调“自然”,肯定《老子》的永恒价值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在今本《老子》中,直接论述有无关系的命题有两个,即第二章的“有无相生”和第四十章的“有生于无”。这两个命题之间显然是存在矛盾的。对此,前辈学者亦曾有所省察和质疑,如马叙伦认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乃《淮南》语羼入者。第二章明言有无之相生,义正与首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相合,则安得此复言‘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耶?”(马叙伦,第396页)但由于当时还缺乏确凿的史料依据,这种...
老子之人文自然论纲     老子  人文自然论纲       2009/8/18
人文自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这个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从本质上揭示和强调老子之自然的基本精神,避免各种误解,同时为老子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一条可能的途径。人文自然的提法似乎有点怪。通常我们所说的人文和自然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二者甚至是相反的:自然界与人文界完全不同,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领域、方法也很不同。现在把人文和自然合成一个概念,如何可能?有什么必要呢?
论“汉老子     “汉老子”  汉代       2009/8/11
老子》这部道家经典,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历代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至今仍传衍不息,对《老子》的解释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正如宋人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所言:“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时代所尚,各自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人们对《老子》进行研究,虽然从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但是《老子》真正焕发新意却是在汉...
先秦思想家普遍认为人应该依据对于真理的认识来行为,但对于究竟什么是人应当据以行为的真理,不同的思想家则有不同的回答。道家鼻祖老子强调在道本体论上的自然无为,认为真理即道,据道的行为则是自然无为。然而,这恰恰与老子提出这一看法的形式——“言”是相矛盾的。因为言作为辩诘,作为表达,是人之社会化的表现,是一种人文、一种有为。人文有为的“言”与自然无为的“道”,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在“言”与“道”的...
老子化胡经》是与老子化胡说相关的系列道经的总称,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至少有三点:其一,老子的出生年代;其二,老子如何化胡;其三,老子为何要化胡。由于《老子化胡经》将佛教创立的专利权归属于老子或尹喜,并侮辱了佛教徒,因而激起了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他们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圣东行说和宝应声菩萨、宝吉祥菩萨化为伏羲、女娲说来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说。根据佛教方面的记载,历史上佛道关于《老子化胡经》的真伪之争发生过多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