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 中国哲学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0.399 秒)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     哲学  思想  中国哲学  合法性       2008/1/8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学术始终面临着合法性危机。上个世纪初,留洋的中国学者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按照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疏理中国的文献典籍,形成了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然而,中国哲学却不断地遭遇究竟是不是哲学的难题。本文认为,哲学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的哲学而论,西方哲学哲学中国哲学则不是哲学。但就广义的哲学而论,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都可以称之为哲学。不过,我们不妨以“思想”概念来取代广义...
(第1号)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及会员代表会议于2002年3月24日在四川大学古籍所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著名哲学史专家、名誉会长贾顺先教授、会长阳正太教授、常务副会长蔡方鹿研究员、川大宗教所所长李刚教授、川大古籍所所长舒大刚研究员、川大哲学系主任黄德昌教授以及来自川大、省社科院、川师大、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委《先锋》杂志社、《成都晚报》社等单位的学会代表14人。会议总结了第四届理...
劳思光教授中国哲学史历年试题          2008/1/7
勞思光教授中國哲學史歷年試題 1.試述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法。 2.試述中國古代原始觀念與原始信仰。 3.試述先秦時代中國思想中對命的討論意見。 4.試就"仁、義、禮"三概念,一論孔子立說之要旨。 5.孟子立"性善"之說,而荀子非之,然二人言"性"所指不同,試述之。 6.老子之"道"涵義如何?與早期儒家所用之"道"字,有何殊異?試作一說明。 7.莊子"齊物論"...
台湾新士林哲学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众多流派中风格独具的一支。我们有理由说: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就是一部受西学刺激的中西哲学比较与融合史。那么,台湾新士林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特有的中西融合方式。那就是包容了基督宗教的有神论信仰立场、士林哲学传统、对先秦天命观的独特开掘、对传统中国哲学所进行的古典理性的贯注,以及面对现代性所持的超越的、开放的、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等等。台湾新士林哲学为现代汉语学术贡献...
郭店竹简与中国哲学(论纲)     中国哲学       2008/1/4
一、 考古材料与古史重建 古史系统是由记载古史的各种历史文献共同构成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 古史系统会遭 到破坏,然后学者们又会想方设法进行重建。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史重建活动。 第一次是孔子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建。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微,到孔子的时候,传统的礼 乐荒废了,《诗经》、《尚书》等历史典籍也多有散乱缺失。对于王道废弛、邪道泛滥的现 象,孔子深感痛惜,于是论次...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因着对思想史方法的反思而连带到对中国哲学史方法的批判。一般认为,以胡适、冯友兰开创的哲学史传统,主宰着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其主要的特征是以西方哲学的范畴为中心,来读解中国思想的问题。他们声称,这种叙事方法的自明性,必须接受新的质疑。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话题。问题是,对哲学史方法的检讨是否必须纳入到思想史的脉络才是合法的,而且胡、冯所开创的哲学史传统是否能单纯以西方的哲学方法来概...
本文通过对“A是B”的分析,力图阐明,“中国哲学”的“中A是西B”的言说方式,其深处潜藏着严峻的问题。它用哲学解释道学,“自他观之”,不但不能帮助我们真正理解道学,而且会导致道学乃至中国文化自性的丧失。回顾佛教进入中国所采用的“佛A是中B”的言说方式,本文认为,在处理母文化和异文化的关系时,应该“自我观之”。
中国哲学的发展是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关心的事。中国哲学的中心话题是甚堋,发展到什堋地步,未来的理想境地是什堋,目前中国哲学学者们似乎并没有好好的谈过。中国哲学学者都是站在自己感受兴趣的问题与影响自己的文化传承或学术背景上发抒自己的意见。当然时代与历史也赋予一个哲学学者的特殊出发点和一般的共同意识。共同意识应从共同背景去找:五四以後儒家中心主义的失落;政治与学术的对立;儒家从政治中的逐步解放(到七...
中国哲学自五四之际创建以来,虽力图重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但在事实上却一直未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资源而参与生活建构。道学是传统生活样态的思想资源,哲学是现代生活样态的思想资源。但是,无论民间生活还是国家政治生活,都不以中国哲学为其思想资源,因为人们并不能从中获得生活意义,而中国哲学也因此陷入意义困境。
●李维武〇文欣,《学术月刊》编审○李维武教授,在您从事的中国哲学研究中,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无疑是最主要的领域。我们今天的访谈,也想以此作为主题,着重探讨拓展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思维空间问题。首先,想请您谈一谈您是怎样走上哲学道路,又是怎样进入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我对哲学的学习可以追溯到上大学读哲学系以前。1968年高中毕业后,我曾插队务农、进厂做工近10年。在劳动之余,开始阅读一些哲学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书评     中国哲学       2008/1/3
不论是以谢无量1916年发表的《中国哲学史》为标志,还是以胡适1919年发表的《中国哲学大纲》(上卷)为标志,中国哲学史的写作始终伴随着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史教科书颇让人目不暇接。然而,高水准的中国哲学通史类的著作似乎还是屈指可数。可以作为参考书推荐给学生的,依 然少不了诸如冯友兰在30年代就已写就的《中国哲学史》,当然,还有就是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广...
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题目。“哲学史”前面加“中国”两字好理解,哲学创作要用“中国”作限定,就有预先说明的必要。其实,这相当于冯友兰所界定的“中国哲学”,指这种哲学创作的内容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在现代中国哲学创作的贫乏。这是我们从一般哲学著述流行引用当代外国哲学理论或范畴获得的印象。不过,为保险起见,我把“贫乏”所断定的范围缩小到“中国哲学”上来。说中国哲学创作贫乏,依据的是...
中国哲学哲学思考     中国哲学       2008/1/2
靠个人的道德学问提升,求得一个个人的"孔颜乐处"或者可能;但是光靠着个人的道德学间的提高,把一切社会政治问题都寄托在"修身"上,是不可能使社会政治成为合理的客观有效的理想社会政治的。 把中国传统哲学作为对象进行哲学思考,是我十多年研究的课题,有关论文除了少数几篇,大多收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借鉴知识社会学的方法,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对当前学界所关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做了历史溯源,认为所谓“中国哲学”只能说是东西文化相遇的一个历史性“错误”,前辈们苦心经营的“中国哲学”仅属于文化际的比较哲学;描述和分析了学界对“中国有无哲学”这一问题的辨惑工作,归纳了普遍性证明和特殊性证明两种证明方式;接着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能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三个层次的表现做了分...
原编者按:尽管当代中国知识界视野中的“经典解释学”主要来自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知识谱系,但经典是古老的,经典也是常读常新的;在这一意义上,或许我们可以说“经典解释学”始终贯穿于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当然,对于我们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从学理的层面去开发并活化内蕴于中华人文传统之中的经典解释学资源。基于这一认识,本刊邀请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倪梁康教授、陈立胜副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