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哲学 反思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0.063 秒)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庞朴教授根据文化不断融合的多种动力,将中国思想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受此睿见的启发,我想要探索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某些方面。我将把思考的重心集中在儒家传统的创造性主题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儒学如何从文化碰撞中获益,特别是历代儒生是如何创造新的儒家学说去应对他们时代的危机?我们能从这些转化和再创儒学传统的努力中学到些什么?当今中国的研究课题是否继承了这种文化复兴传统?在当代东亚,怎样的典...
人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一般指的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革进程。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个现代化进程首先是从西欧开始的,然后扩大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而广大的亚非拉美地区,除日本外,由于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略夺,直至本世纪4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先后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逐步走上现代化的进程。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程,这也就是目前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
本论文旨在经由宏观的对比,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做一哲学反思,并由此来阐述由「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历程。首先,指出原始儒家、新儒家与当代新儒家皆有其恒定不变的道德实践要求,他们都是儒家。台湾虽为移民之地,但这三四百年来由于先圣先哲的努力,勤耕勤垦,台湾已然是一文化再育的母土。正因如此,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灵根再植,当代新儒学也因此有进一步的创获。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是我重构中国哲学史的新尝试。思考并实践中国哲学史的重新建构,是十分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以为,重构中国哲学史,首要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而在方法论的问题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本文重点介绍南乐山在《波士顿儒家》一书中如何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来论述儒学的现代意义。他从实用主义哲学与荀子的“礼教”思想之间找到了相互支持的共同点,从而提出在它们二者的基础上重建一种文化哲学的思路,认为它对于现代世界来说有着异常特别的意义,这也正是为什么没有循着杜维明等人所代表的孟子/心性儒学路线,而是沿着荀子/礼学的路线走的重要原因所在。由此也形成了所谓的以查尔斯河为界,波士顿儒家内部形成北孟、...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要]:日常生活与审美的互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总被我们当作对象来把握,它的本质在于日常性,人们生活在其中丝毫感觉不到其自身的存在。而建立在本质直观上的美,它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本文试图探讨作为本真存在的审美生活,就其植根于日常生活而言也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 [...
内容提要 从事美学教学的人大都为目前的美学教材而烦恼过。本文认为,美学教材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方面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中国美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教材式的。因此,反思中国美学教材对于发展中国美学理论具有关键的作用。中国美学教材呈现出僵化停滞、杂糅拼凑等“伪理论”的典型特征,主要原因是编写者们心目中存有诸如教材专著有别、分工协作构筑纯粹客观的“宏大体系”等等站不住脚的信条。要走...
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审美的泛化与日常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这一现象在国外已引起文化学家、社会学以及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等的广泛关注。Eduardo de Fuente在题为《社会学与美学》(‘Sociology and aesthetics’,发表于《欧洲社会理论杂志》2000年5月号,第239-247页)的一篇文献综述中对此进行了富有参考价值的概述。
我认为,在当下庞大的艺术家族中,有四个门类堪称为“原艺术”,因为像原色一样,它们彼此结合可以构成其他的艺术门类,如戏剧、曲艺、影视艺术等等,而其他艺术门类却不能融合成它们,这就是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分类,就在于拥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即“用什么、做什么、成什么”的本体区别使之彼此不能取代。而艺术学基础理论建设,要实现从一般文艺理论(即文学理论)中的剥离,其实践基础和言说根据,就...
近年来,中哲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形态的反思比较多,讨论得很热烈,问题也在逐渐深入。2000年前后,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现行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式的质疑,认为已经流行80余年的“中国哲学史”形态于西方的东西模仿太甚、依凭太过,而模糊了自身的特性,乃至丧失了中国思想所蕴含的独有之精神,变成西方哲学的附庸和“仿制品”。这些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特点和根本属性的思考与论议,以其强烈的“突围”意...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
反思政治权力的道德基础           2007/8/2
时间:2006-5-3 来源:法律思想网 不知何种缘故,见到“行政强制”一词,脑海里立即对应地浮现宽容、仁慈、说服等似乎与强制冰火难容的字眼。也许是由于个人长期的生活经验,也许是基于个人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承担的反思角色的认知。我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但我对权力却本能地厌恶;我是一个在公立学校以教授法律谋生的一介书生,但却难以排除基于专业性的“控权”理念。也许这样想并非没有道理。...
时间:2006-3-13 来源:Confucius2000网 内容摘要: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