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才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管理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创新相关记录301条 . 查询时间(0.261 秒)
2014年3月31日,科技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柳晓军研究员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柳晓军研究员是该所2006年以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的海外杰出人才,他长期致力于原子分子物理基础领域的研究,并围绕原子分子与超快光场的相互作用及调控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科学研究。自回国以来,他已建立了高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离子-电子关联动量谱仪以及少周期...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在于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大环境是“双型”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关键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方法,通过管理创新使各类人才真正能够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组织和组织中的人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014年3月13-14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外交部、中央海权办及中心协同、合作单位代表40余人与会。中心管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会议由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与中心副主任、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共同主持。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梳理,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尝试性提出将社会实践环节融入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工作模式。
人才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根本,人才聚集效应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资源互补、知识共享、技术合作,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发展。鉴于此,提出了人才聚集与区域创新网络衡量标准,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二者的结构方程模型,采集我国内地31个省区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才聚集对网络规模、网络开放度、网络链接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人才聚集是带动网络主体协调发展和提升创新网...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资本转移转化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提高对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激励力度.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职称评价中,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因素的权重,改变片面看论文、课题和经费数量的评价导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是推动科技和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撬动科技人员...
外部创新搜寻是快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引入中介变量,形成以外部创新搜寻、知识整合和创新绩效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元回归、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搜寻的3个维度显著提升了创新绩效,并有效促进了知识整合,但外部旧知识搜寻并未对创新绩效和知识整合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在外部新知识搜寻和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提高工程科技人才满意程度,可以提升其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风险,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满意度的环境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寻宏观、微观及团队环境等因素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并据此提出改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满意度的合理建议。
以400名企业员工作为问卷调研的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层次回归分析法,探究领导者不当督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员工心理资本、团队成员交换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领导不当督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和团队成员交换在不当督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团队和领导等方面对员工创新管理提出建议。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世界各国纷纷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举措、多途径培养与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与借鉴,得出了加速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方面的启示。
基于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科技人才聚集和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对科技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互动关系,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促进科技人才聚集规模扩大;而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呈螺旋上升态势。因此,仅通过科技人才聚集不能达到提升区域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知识二元性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科技人才政策应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引进促进培养为策略,以实现积累人力资本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根据知识二元性特征和产业技术水平两个指标,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分为4类,并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科技人才转型模型,而后提出系统的人才政策导向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体制机制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要内容。基于同素异形体结构理论,分析了协同创新中心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原理,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及其联动合作机制、人事管理机制、科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文化建设机制,从资助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角度对协同创新中心政策创新进行了探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